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释迦弥多罗】 此云能支。师子国长寿沙门,三果圣人,唐高宗敬重。...据大唐西域记卷三迦湿弥罗国条、善见律毗婆沙卷二载,昔罽宾国有阿罗婆楼龙王(梵 Aravāda)降大雨,淹流禾稻,使...(异类)魔界之女人也。楞严经六曰: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位于安徽安庆。古称永昌禅寺、古万佛寺。为我国长江沿岸著名古寺之一。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历代均有整修及扩...(真言)加持坛地之真言也。怛文(汝)睇微(女天)娑吃屣(护)捕哆赐(亲也于也),译云:汝天亲护者(于字入下句...【声闻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回向菩提】 p1397 佛地经论二卷十四页云:问:回向菩提声闻,为住无余依涅槃界,发趣无上...例如浴巾、小净瓶、浴裙(浴衣)、小锁、函柜等,特用于浴室之物;入浴时,须以右手持入。敕修百丈清规卷六日用轨范...谓住山中修苦行者,绝食五谷,唯啖果实。即远离世欲,废止火食,专门为修习菩提而行之苦行。宋高僧传卷八智封传(大...指对地藏菩萨忏悔。即于地藏菩萨像前,忏悔罪过,祈求福利之行为。 p2318...(术语)道场禁女人之入。盖于修道有障害故也。...【无杂乱】 p1056 集异门论十卷七页云:若所说语,纯一决定;名无杂乱。...(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
在很小的时候,我喜欢观看电视上播放的《济公传奇》,当时那个穿着破烂的疯颠和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是板着...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外,多半的人都知道环保这个名词,并且知道我们生存的...问: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时,常会在兄弟姐妹间造成紧张,到底谁该照顾年老的父母呢?是让老人家周由子女家轮流居住...
【原文】 堂名大义,已为宣示。然欲利人,先须克己。倘言行或有不符,则尚难化及妻子,况乡邻乎。果能真诚无伪,虽...有句老话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还有: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进一步,话更重,道是人可欺,天不可欺。...比舍是个出名的珠宝商人和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一次,比舍带领了有五百商人组成的船队入海采宝,他们乘风破浪,很快地...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佛教持戒建立在安定身心,精神集中,当你精神集中就观察思惟...遇到不顺利时,你通常怎么想?或者说,你觉得哪一种思考,会对工作比较有帮助?同一件事情,你用不同的心态去面对,...
死相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死相】指人死时的相状。由查验人之死相,可知其往生善处或恶处,称为知死相。此说散见于大小乘经论中。《成唯识论述记》卷四载:‘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趣、恶趣别故。’《瑜伽师地论》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此处初生,最后舍故。’又、《瑜伽师地论》有死相六验,即由六种查验死相的情形,而可得知亡者往生于人中,或天上、饿鬼、畜生、地狱等处,或入涅槃。见《俱舍论》卷十。
上篇:死苦 | 下篇:耳根 |
(名数)即九想。...
释迦弥多罗
罽宾国龙池
魔女
迎江寺
自然成就真言
声闻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回向菩提
浴具
木食
地藏悔过
女人禁制
无杂乱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忆念弥陀慈父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圣严法师《父母是家里的佛》

欲利人,先须克己
常怀敬畏之心
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