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名数)谓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也。仁王护国经疏曰: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六种记别所解】 p0307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复次当知具解诸阿罗汉,略有六种记别所解。一、有异门记别。二、无异...【优波斯那】 本行集云:隋云最征上将。...又作一椎。槌,为木制八角之锤。乃禅宗丛林所用之器。在丛林通告大众时,以槌敲打砧,警觉众人,通常使用于通告展...【种种界智】 p1260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若能了知十八界者;名非一界智。了知彼界种种品类;名种种界智。通达了知...(经名)一名佛本行赞传,西土贤圣撰集,刘宋宝云译,七卷。偈赞佛一代行状之偈文也。...【句】 p0528 此略有二谓声闻乘中所说句及大乘中所说句。如瑜伽十三卷十五页至十七页说。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非心为增上法】 p0717 品类足论六卷五页云:非心为增上法云何?谓无为法。...(杂名)诸天取饮之树也。瑜伽论四曰:诸天爱其广大,形色殊妙,多诸适悦。复有饮树,从此流出甘美之饮。...【无知】 p1043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无知者:于不现见。...(杂语)修六度各有满时。尸毗王代鸽者,布施之满也。普明王舍国者,戒之满也。羼提仙人割肉无恨者,忍之满也。大施...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刚创业那会儿,很喜欢算命,隔三差五地见见高人算一算,听的时候甚为入理入心,过后一想,嘛也没有。不过,有些事确...
问: 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周边人,行孝、关爱、礼敬呢?这些怎么圆融? 大安法师答: ...
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在于我们的用心了。 学,是为了让我们得到解;解,是为了去落实。如...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门,进来几个人说自己有神通,要给她家佛堂的佛像重新装藏,然...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波斯匿王来见世尊,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波斯匿王请问世尊:如来是否有说过...人能守本分,才能尽本事。就像小鸟飞翔在天空中,歌声嘹亮而悦耳,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气,这就是它们的本分、本事。 ...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人斗争、计较,寿命长只是累积更多恶业罢了。 频婆...
在中国晋朝有一位昙翼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今生却得以投生为人而修成正果。云何山鸡能投生为人?原来每当法智大师...
体用门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体用门】此为‘因果门’的对称。于唯识宗用以显示种子与现行的第八识(本识)、七转识(前七识)间关系的法门中,种子与第八识有能持、所持的关系,称为体用门;即能持之第八识为体,所持之种子为用。因为七转识所熏的种子,皆落在第八本识的自体分中,第八本识摄持种子为自体,故一切种子无别相,仅成为第八本识中生果的功能,故以第八本识之现行为体,种子为用;然而摄用为体之故,一切种子与第八本识同为无记性,此为体用门之义。见《成唯识论》卷二。
上篇:变易生死 | 下篇:体性 |
梵语 dharma-paryāya。即佛法、教法。佛所说,而为世之准则者,称为法;此法既为众圣入道之通处,复为如来圣者游履...
三贤
六种记别所解
优波斯那
一槌
种种界智
佛本行经
句
非心为增上法
饮树
无知
六度满相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慧命的报应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供养三宝获福无量
卖鱼郎与老鹰

国王与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