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四个法用。为大法会时所行之四种最重要之法仪,故称法要。(一)诵梵呗,以梵呗赞颂如来之微妙色身...又作三种退屈。乃菩萨五位中,于第一资粮位之间可能产生之三种退屈心;须以三事磨练其心,使其证修勇猛不退。即:(...(植物)Bijapūraka,果名。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曰:微若布罗迦果,汉言子满果。此间无,西方有。...亦名:袈裟、离尘服、消瘦服、莲华服、间色服、坏色衣 子题:法食、袈裟味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增一云,如来所著...禅林布萨时,维那于僧堂内“单”(修行者之座位)以外处所所唱之偈。文曰(大八二·四三一下):“降伏魔力怨,除结...(杂语)常行三昧之状也,步行专念弥陀而唱名号也。止观二曰: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同辅行曰:步步身业,声声...(一)唐代僧。生卒年不详。居于京兆华严寺。为洞山良价之法嗣。因后唐庄宗之召请,而大振曹洞宗。敕谥“宝智大师”。...(术语)一心不乱,唱佛名也。又,依称名之功而发得三昧,故谓之口称三昧。三昧者,谓心性清澄如明镜,以至能照万像...(杂名)Udaka,又作郁持迦,忧陀伽,乌娜迦等。水之别名。涅槃经十三曰:随其种类,说言其水。或言波尼,或言郁持...【业为等无间法】 p1220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业为等无间法云何?谓若法、心为等无间。...指人死后至第四十九日中阴终结前所设之灵位坛。所谓“中阴”,即人自死亡至再次受生期间短暂之识身;又若于此时间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众。当时,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在结夏安居后,率领另外五百位比...有个富二代的男孩儿,从上高中开始,就被父亲送到乡间一所普通的寄宿制学校。为此,男孩儿很是怨恨父亲,这个处在叛...曾经看过一则禅学典故,说的是云照禅师每天都教导弟子要快乐,快乐地参禅悟道,快乐地面对痛苦和挫折。可是有一天,...
鲁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处旁有个著名的仁和酒店,店里的酒闻名京城。鲁宗道常在下班之余,换下官服,一个人去那里...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天,国王和皇后带着三位王子出去玩,当国王和皇后在行宫休息时,三位王子自...有一次,有人问隆波田禅师,怎么解释苦。隆波田禅师拿了一个东西放到手中,紧握拳头,接着,翻手,手心向下,然后松...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
受人羞辱、亲人离世、三餐不济,因而烦恼,这是合理的。 情绪化,胡思乱想而生烦恼,为非理烦恼。人之烦恼,十之九...
非心为增上法
【法相辞典】
【非心为增上法】 p0717 品类足论六卷五页云:非心为增上法云何?谓无为法。
上篇:非业为所缘法 | 下篇:非心为所缘法 |
具有恐怖威力,能够变化自在之怪物。分为善恶二种,若守护世间,或护持佛法者,如大梵天王、三十三天王、四天王、炎...
四个法要
三退屈
微若布罗迦
三衣
露地偈
步步声声念念
休静
口称三昧
郁持
业为等无间法
中阴坛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成就九法得道果
精彩的人生需要勇气和承受力
应该喊苦还是喊快乐呢

最轻松的方式还是诚实

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苦从何来

做一滴滴好事,不要认为没有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