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又作十二神王、十二神将、十二药叉大将。为药师佛之眷属,即守护诵持药师经者之十二夜叉神将;或以其为药师佛之分身...(地名)聚落之名。译曰调御城。见本行集经三十三。梵Sārathī。...于他有情计常者,略有三种:即摩醯首罗人,那罗延人,伊赊那人等,各计所从生者为常。...梵语 nisyanda,巴利语 nissanda。等,等同之义;流,流类之义。等流,即同一流类之义。俱舍论卷二十一(大二九·一...(杂名)记众生善恶业之冥官帐簿也。...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证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证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位于天山之西,葱岭之北。又称大清池、阗池、咸海。乃存于西域之一大湖,即俄属土耳其斯坦之亦息库尔湖(Issyk-kul...(界名)有千叶之一大莲华中台有卢舍那佛,千叶各为一世界,卢遮那佛化为千释迦,居于千世界。复就一叶世界有百亿之...梵语 naya。译作乘。即理趣、道之义。谓从一念善根乃至成佛,于其中一一诸地所乘之法、所行之道通名为娜耶。[大日...(术语)在在家出家小乘大乘一切戒中,禁止杀害有情之生命也。...现智法身之意。密教金刚界念诵法中之观想。即召入金刚萨埵(自受用智法身)于自身中,先于行者身前现萨埵之身,谛观...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僧伽吒经...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的」,这虽然还谈不上彻底解脱,至少可以渐渐摆脱得失的观念,...这个时代大家能发大心出家,说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缘和善根。出家跟俗世有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沙弥、净...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昏沉,他一提佛号就昏沉,这个你就要知道你要拜忏了,你真的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传说中的鬼怪,并不一定都会吃人、害人,有时候他们只是一时的恶作剧,就像我们人类一样。 有一个和尚到深山去修行...问: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佛法说:「大作梦中佛事,宴坐水月道场。」因果、福报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它...人,生在这万花筒般的红尘俗世里,无论是谁,都会被他人评论,说长道短、或美或丑、或善或恶;也必然会遭到他人的讽...
三类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三类境】这是唯识宗的教义,即将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境,依其性质而分为三类。三类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类境的境,一般说来,是感官与心识所认识的对象,亦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缘虑了别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六境又称六尘,这即是我人所认识的客观世界。但在唯识学上,不以此客观世界是识外实有之境,而是八识变现的相分。唯识家以八识变现尘境性质的不同,而分为三类境。原来一切有情,各有八识,而一切识,皆为能变。八识变现的方式有两类,一是因缘变,一是分别变。所谓因缘变,是能缘的心,任运而起(任由因缘,非由作意筹度,称因缘变),其所变现的相分,是实种所生(不与见分同种生起)。分则变者,是随著心识分别势力而变现(其变现的相分,不是实种所生,是随著见分种子生起)。其所变之境,也就是八识的相分。前五识、第八识的相分,都是因缘变;第六识的独散意识(不包括五俱意识)的相分,和第七识的相分,都是分别变。因缘变所变的相分,是性境;分别变所变的相分,是带质境或独影境。三境是:一、性境,指真实之境。此境自守其性,并不随心。即指具有真实体性与作用,由实种子所生起之境。包括第八识的相分(种子、五根、器世间)、前五识及五俱意识之相分等。二、独影境,独是简别于本质;影,为影像,即相分。谓依能缘之心的虚妄分别而变起之境,别无本质,仅为影像。如第六意识之妄分别变出之龟毛、兔角等,全属幻影。三、带质境,带质即兼带本质。谓能缘之心缘所缘之境,其相分有所依之本质,而不得境之自相。此境系由心、境二者之力合成,居于性境与独影境之间。如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之相分,及第六识追想过去之形像者。
上篇:三学 | 下篇:三杂染 |
【断记别】 p1416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断记别者:谓卽由彼内解脱故;一切贪爱因缘皆尽。如是记者,名断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