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在六道之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术语)得在水中自在通行之微尘也。小于兔毛尘七分者。...(术语)十妙之一。众生感佛菩萨灵应之善根发动曰机,应此机而垂佛菩萨之利益曰应。是有四句:一冥机冥应。于过去善...众生迷失了真性之后,便在一切虚妄不实的境界上同受苦乐。...【有宗】 指主张宇宙诸法为‘有’的宗派,又作有教。与主张一切皆空、般若皆空的‘空’教相对。佛教解释宇宙万有之...【宿住随念智作证明】 p1024 集异名论六卷八页云:云何无学宿住随念智作证明?答:如实忆知诸宿住事,谓如实忆知过...【所遍知法】 p0739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六页云:此中所遍知法谓五取蕴者:问:依何遍知,而作是说?为智遍知?...(名数)一个之劫也。劫示长时,为梵语,有大中小之三劫。...(名数)恼,害,恨,谄,诳,憍之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三藏法数二十七。...(职位)司灯火之童子也。碧岩第七则评唱曰:如则监院在法眼会中未曾参请入室,一日法眼问云:则监院何不来入室?则...(一)于密教,对学德俱佳之弟子,令其人传法灌顶坛,以得阿阇梨位之灌顶。又作传法灌顶、得阿阇梨位灌顶、传教灌顶、...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有一个观念大家要了解。我们有情众生,特别是佛弟子,当然强调离苦得乐,我们希望今生的生命,乃至于来世的生命,能...
《杂宝藏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久远世以前,古印度波罗奈国有一个长者家的孩子,名叫慈童女。虽然叫慈童女,但他是一...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遇佛授观,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问: 见别人杀生,虽想救护,但力不从心,该怎么办? 周安士答: 可在一旁默持任何一种神咒或念佛菩萨名号,或代它...问: 请问师父,念佛如何达到得定、开慧? 大安法师答: 其实你在老实念佛的当下,就是在修止观。你念名号,你就不...
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 《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云: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问: 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答: 佛说正法五百年,正法就是有教,有修,有证。在佛那时代,无论出家还是在...
八正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八正道】八种求趣涅槃的正道。又作八圣道、八支正道、八圣道分,为四圣谛的道谛,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即八种通向涅槃解脱之正确方法或途径。释尊转法轮时,所说离乐欲及苦行二边,趋向中道者,即指此八正道。八者即:正见,又作谛见。即见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去善向善,于此世彼世自觉自证成就。二、正思惟,又作正志、正分别。即谓无欲觉、恚觉及害觉。三、正语,又作正言。即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等。四、正业,又作正行。即离杀生、不与取等。五、正命,又作谛受。即舍咒术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饮食、床榻、汤药等诸生活之具。六、正精进,又作正方便、正治、谛法、谛治。发愿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长满具。即谓能求方便精勤。七、正念,又作谛意。即以自共相观身、受、心、法等四者。八、正定,又作谛定。即离欲恶不善之法,成就初禅乃至四禅。八圣道乃众生从迷界的此岸,渡到悟界的彼岸所持之力,故以船、筏为譬。与八正道相反的,为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此八者灾为八邪行。见《四谛论》卷四。
上篇:七识十名 | 下篇:八地断障证真 |
【智究竟】 p1152 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页云:智究竟者:谓尽无生智。自斯已后,为断烦恼,无复应知。...
六道四生
水尘
感应妙
同分妄见
有宗
宿住随念智作证明
所遍知法
一劫
六垢
丙丁童子
受职灌顶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祸福相依,福报不可享尽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当淫欲心在活动时,你要回光返照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见别人杀生无法救护,该怎么办
念佛如何得定、开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