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1372~1441)明代临济宗僧。湖广(湖北)人,俗姓王。十四岁于丹阳妙觉寺依湛然出家,后往疏山咨叩松隐,一日出定...(人名)恶生王依于宿福,忽感得五百之宝钵。出杂宝藏经九。恶生王者,别处谓之琉璃王,舍卫国末利夫人所生,族灭迦...梵语 sajgha。指比丘、比丘尼入佛门,同持戒、同修行,和合一处。又称和合众。略称和僧、和众。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术语)如来之本愿,即一实之理。教行信证文类三本曰:道者即是本愿一实之直道。...【菩萨增上意乐】 p1130 瑜伽四十七卷十页云:当知此中净信为先,择法为先,于诸佛法,所有胜解印解决定;是名菩萨...梵语 kunda,或 agni-kunda 之音译。又作君荼。意译作火炉。原来指作为宗教用途之瓶、壶类,密教特用以指修护摩法时...子题:中品兰 资持记·释受戒篇:“破羯磨者,一界两众俱时作法,犯 中品兰 。”(事钞记卷八·四三·四)...【法行】 p0755 瑜伽八十三卷七页云:言法行者:谓闻所成善法摄故。...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不犯者,若知足取衣,若减知足取,若多与衣,若细薄不牢,若二三重作,有余如上语知,不犯...(名数)明者,智慧之异名也,除众生昏闇,使通达一切法之法门有百八种。第一正信法明门,乃至第百八不退转地法明门...【事边际性】 p0801 瑜伽二十六卷十五页云:云何事边际性?谓若所缘,尽所有性,如所有性。云何名为尽所有性?...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一位打工仔,外出闯荡多年,睡过街头,捡过垃圾,挨过打,卖过血,修过马路,扛过水泥,最后终于闯出一片天地,成为...观世音菩萨由于修习《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证入诸佛智慧、妙觉本体。我们又该如何修习、契入这个法门呢? 耳根...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胜义中的真胜义性。也就是在整个大乘的教法当中,对生命的解释...一、小米: 小米能益肾和胃、除热补虚、安神健胃。小米所含丰富的色氨酸,可轻松被人吸收,色氨酸会促使分泌五羟色...
我们常说要福慧双修,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体悟后发现,福报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培养与积累,如此...
第七委屈难受者。 此语,乃无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断不挂齿。何以故?下至众生,上齐诸佛,委屈二字,竟不能免。...
一支香,青烟袅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成为了人和佛交流的媒介。烧香是佛教弟子礼佛、敬佛、修行的一项重要内容...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法师、护法居士大德,今天是 2004 年元月十日...
二十二无减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二十二无减】如来四智相应心品,定有二十二法,称为二十二无减。即作意、触、受、想、思、欲、胜解、念、定、慧、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及心王。换句话说,二十二无减为心所有法的五遍行、五别境、十一善心所,及执持二十一心所的无垢识,此二十二法为纯善无染之法。见《成唯识论》卷十。
上篇:二十二种愚痴 | 下篇:二十八天名称 |
谓于菩萨四加行位(四善根)中暖位所得之禅定。此禅定为初步定慧之阶段,能观察对境之名、义、自性、差别等四法皆自...
慧旵
恶生王
和合僧
本愿一实
菩萨增上意乐
军荼
破羯磨僧
法行
过分取衣戒开缘
百八法明门
事边际性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最富的时候
透过声音使心灵稳定下来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20种五谷杂粮的药用价值

【推荐】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