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猷。吴人。初为生公弟子。随师之庐山。师亡后隐临川郡山。乃见新出胜鬘经。披卷而叹曰。先师昔义闇与经同。但岁不待人。经集义后。良可悲哉。因注胜鬘。以翌宣遗训。凡有五卷。文频不行。宋文问慧观。顿悟之义。谁复习之。答云生公弟子道猷。即敕临川郡发遣出京。既至。即延入宫内。大集义僧令猷申述顿悟。时竞辩之徒关责互起。猷既积思参玄。又宗源有本。乘机挫锐往必摧锋。帝乃抚机称快。及孝武升位尤相叹重。乃敕住新安为镇寺法主。帝每称曰。生公孤情绝照。猷公直辔独上。可谓克明师匠无忝徽音。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一。后有豫州沙门道慈善维摩法华。祖述猷义删其所注胜鬘以为两卷。今行于世。时比多宝慧整长乐觉世。并齐名比德。整特精三论。为学者所宗世善于大品及涅槃经。立不空假名义。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法会及修法之际,于佛前申诉其愿望与目的而乞请三宝照鉴,称为表白。又作启白。若行于法会之始,则称开白、开启。据...长阿含经曰人子当以五事敬父母,云何为五? 一者、供养无乏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二...比丘三衣或百一资具以外的衣。长是长物的意思。...(术语)化道与观心,二事并行也。四教仪曰:道观双流。三论大义钞一曰:德备三忍,道贯双流。...生死肉身和法性生身。...【六七能遍计】 这是十大论师护法的理论,谓第七末那识缘第八识的见分而起我执,第六意识则对一切法境,于我、法起...(术语)他缘大乘心与觉心不生心。十住心中之二心。...谓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行人,皆可乘阿弥陀佛的愿力,而一齐进入佛真实的报土。...【诸地云何而得】 p1354 瑜伽七十九卷五页云:问:于此诸地,云何而得?答:若诸菩萨,证入菩萨正性离生;又复证得...锡杖顶部之六个环轮,表六道,振之,对内意味觉醒六道迷梦,对外则行脚时可避野兽。由此而转指锡杖。 p1311...(流派)Jatāvat,外道名。大日经疏一曰:社怛梵者,谓与知者外道,宗计大同。但部党别异故,特出之耳。...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所谓的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念从心起,我们从一...
无始以来,众生以颠倒分别妄执诸法为常,五欲为乐,自他众生实有存在,身体清净,即常乐我净,从而滋生重重烦恼,如...
近来各地颇多贩卖佛舍利者,等同商品,漫天开价,闻之令人感慨万分,须知佛舍利之神奇不可思议,实非金钱所能计较价...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有位花匠,他家院子里的一棵葡萄树今年结了不少葡萄,那花匠很高兴,便摘了一些准备送给别人品尝,让他们一起来分享...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净瓶与杨枝代表了观世音菩萨普救世间的伟大悲行。 世间如火宅...
古时在印度阿那跋达多的水池边,住着一位已经一百二十岁的五通仙人,名为须跋陀罗。他能够飞天、遁地、变大、缩小等...社会上,由于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运作,因此世间得以运转不息;人类,因为身、口、意三业造作各种善恶行为...
道猷(宋京师新安寺)《高僧传》卷七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珍(一作法瑶,宋吴兴小山)《高僧传》卷七 | 下篇:慧通(宋京师冶城)《高僧传》卷七 |
(印相)胎藏界之曼陀罗,第二遍知院中之三昧耶形也。在莲华上作三角形者。...
表白
对于父母
长衣
双流
二种菩萨身
六七能遍计
他缘觉心
五乘齐入
诸地云何而得
六环
社怛梵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推荐】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及异体观的修法

绝不能把佛舍利当成商品买卖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用温柔优雅的态度来生活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