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安。未详是何人。蔬食精苦。学通经义兼能善说。又以专戒见称。诵经四十余万言。止庐山陵云寺。学徒云聚千里从风。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灼彻亦颇有香气。上有梵书人莫能识。后入关诣罗什捉杖自随。什见杖惊曰。此杖乃在此间耶。因译其字云。本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隆。安后以杖嚫外国僧波沙那。那赍还西域。安以宋元嘉中卒于山寺。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术语)Cittaekāgratā,译曰心一境性。定之异名。唯识了义灯五本曰:质多翳迦阿羯罗多,此云心一境性。质多云心...(经名)是四译之称。新译家之称,为萨达磨奔荼利迦素怛缆。法护译言正法华经,罗什译言妙法莲华经。法华玄赞一曰:...亦名:受具戒安置立处、安受具戒者所在、受具戒人不得在界外 子题:受具戒前反披七条衣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一...梵语 apratigha。又作不瞋、不瞋恚。为“瞋”之对称。心所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逢违缘而心不瞋恨之...(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十四。观无量寿经曰: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我之种姓。家族色力。工巧事业。若财若位。戒定慧等。随一殊胜。恃此方他。而生陵蔑。由此等故...禅宗用以显示佛法平等之三项譬喻:(一)印空,表示佛法平等无差别;犹如以印印于无形之“空”中,自然不现任何纹彩形...为天台大师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妙”字时所立本门十妙之第十。谓久远本佛之利益众生,乃至佛灭度后,于正法、像...(人名)Aśuddha,阿遬达为玉耶女之舅。玉耶,不孝无礼节,遬达诣佛所自责其不德,佛闻之对玉耶说妇道。见阿遬达经...【习气依处】 p1026 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三、习气依处。谓内外种未成熟位。卽依此处,立牵引因。谓能牵引远自果故...(杂名)释门之徒侣。谓佛弟子也。行事钞下三曰:沙门释侣,三界之宾。...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河北省献县史某,为人虽不拘小节,但秉性豪爽正直,不是卑鄙龌龊的小人可比,因此,在社会上的人缘很好,颇受人们爱...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 1、生苦: 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有浮躁不安的通病。因此,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至少必须有几分...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念是为什么而生起的?如果是因为美好的食物、漂亮的殿堂、别人...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病死,这个才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佛陀也有死亡的一天。我们看看...一般人求师证明受皈依后,则称皈依某法师,其实所皈依者为僧伽,非为某法师。故皈依僧者,一切僧皆为我师也,不管贤...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利钝诸根众生悉皆度脱。通途法门中,高妙之法则下根机众生高不...
慧安(宋庐山凌云寺)《高僧传》卷七
【佛教人物传】
上篇:昙鉴(宋江陵辛寺)《高僧传》卷七 | 下篇:昙无成(宋淮南中寺)《高僧传》卷七 |
(流派)佛教之一派。以普贤为初祖,主于念佛往生。晋慧远专倡净土法门,住庐山,结莲社,得一百二十三人。同愿往生...
质多翳迦阿羯罗多
萨达磨芬陀利修多罗
受具戒人安置眼见耳不闻处
无瞋
上辈观
陵蔑寻
宗门三印
本利益妙
阿遬达
习气依处
释侣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救人不淫免火灾

浅说佛教八苦
治心的方法
怎样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皈依者应注意的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