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僧敷。未详氏族。学通众经尤善放光及道行波若。西晋末乱移居江左。止京师瓦官寺盛开讲席建邺旧僧莫不推服。时同寺沙门道嵩亦才解相次。与道安书云。敷公研微秀发非吾等所及也。时异学之徒咸谓心神有形但妙于万物随其能言互相摧压。敷乃著神无形论。以有形便有数。有数则有尽。神既无尽。故知无形矣。时仗辩之徒纷纭交诤。既理有所归惬然信服。后又著放光道行等义疏。后终于寺中。春秋七十余矣。竺法汰与道安书云。每忆敷上人周旋如昨。逝殁奄复多年。与其清谈之日未尝不相忆思得与君共覆疏其美。岂图一旦永为异世。痛恨之深何能忘情。其义理所得披寻之功。信难可图矣。汰与安书数述敷义。今推寻失其文制。湮没可悲。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名数)财贫法贫也。财贫谓乏资生之财物也。法贫,谓邪见不能信正法也。智度论九十八曰:贫有二种:一者财贫,二者...【修习对治】 p0901 瑜伽二十卷六页云:云何修习对治?当知略说于三位中,有十种修习瑜伽所对治法。云何三位?...梵名 Gītagovinda。印度之宫廷诗人贾雅狄瓦(梵 Jayadeva)著于十二世纪中叶之抒情诗集。内分十三章,取材于印度教...【沤钵罗】 亦云优钵,亦云优波陀。此云黛色莲华,又青莲华,龙依此住,从池得名。...凡五卷。清代僧山铎真在编,石源机云续编,康熙二十一年(168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系临济宗无准师范之道...为唯识宗所说“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指依第六意识之妄分别所变现之影像,如空华水月等无实体之诸色相。(参阅“法...无论苦乐,所报之境则有二者,谓依报正报: 一、正报 谓所报之身,如人所受得之人身是。 二、依报 谓所受...【三种习气】 指名言、我执、有支三种习气。由现行气分熏习所成者,称为习气。即:一、名言习气,乃依名言熏习所成...理和和事和。理和是二乘圣者共同断除见思二惑,及共同证悟无为的道理;事和是对凡僧而言,共有六种,即身和、口和、...(人名)唯识十大论师之第九。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真那弗多罗,言胜子。...【五现见三摩钵底】 p0283 瑜伽十二卷十九页云:复次云何五现见三摩钵底?谓诸苾刍、卽于此身等,广说如经。已见谛...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非颠倒,真的成假,假的成真。《目莲传》说目莲尊者,又扯到《...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第一步就是知苦,若没有深切感受到邪...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都花在一个女人的身上,又得到不好听的名誉。有人诉讼了好几年...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戒的受体之机,是在三番羯磨的时候。所以在正授戒体时,禀戒...
夫善恶感应,捷如影响,声和响顺,形直影端。故圣人不言因果,但言为善降之百祥,为不善降之百殃,是以安命定志为诫...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与痛苦为伴。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人生经历是苦乐参半的,...问: 打坐中如何观想? 惟贤长老答: 在打坐中要做到三结合,念佛、观想、数息。你从一数到一百,心静下来之后你就...
竺僧敷(晋京师瓦官寺)《高僧传》卷五
【佛教人物传】
上篇:竺僧辅(晋荆州上明)《高僧传》卷五 | 下篇:昙翼(晋荆州长沙寺)《高僧传》卷五 |
梵语 upeksā,巴利语 upekkhā 或 upekhā。音译忧毕叉。意即平静、无关心。(一)全称行舍。俱舍宗以舍为遍一切善...
二贫
修习对治
牧牛之歌
沤钵罗
径石滴乳集
遍计所起色
依正二报
三种习气
二和
胜子
五现见三摩钵底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戒邪淫七步曲

【推荐】念佛人当如何面对病死之苦
费重利轻

【推荐】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