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法朗。中山人。少出家善戒节。尝读经见双树鹿苑之处。郁而叹曰。吾已不值圣人。宁可不睹圣处。于是誓往迦夷仰瞻遗迹。乃共同学四人发迹张掖。西过流沙行经三日。路绝人踪。忽见道傍有一故寺。草木没人中有败屋两间。间中各有一人。一人诵经。一人患痢。两人比房不相料理。屎尿纵横举房臭秽。朗谓其属曰。出家同道以法为亲。不见则已。岂可见而舍耶。朗乃停六日为洗浣供养。至第七日见此房中皆是香华。乃悟其神人。因语朗云。比房是我和上。已得无学可往问讯。朗往问讯。因语朗云。君等诚契皆当入道。不须远游诸国。于事无益。唯当自力行道勿令失时。但朗功业尚小未纯未得所愿。当还真丹国作大法师。于是四人不复西行。仍留此专精业道。唯朗更游诸国研寻经论。后还中山门徒数百讲法相系。后不知所终。孙绰为之赞曰。人亦有言。瑜瑕弗藏。朗公冏冏。能韬其光。敬终慎始。研微辩章。何以取证。冰坚履霜。朗弟子令韶。其先雁门人。姓吕。少游猎后发心出家事朗为师。思学有功。特善禅数。每入定或数日不起。后移柳泉山凿穴宴坐。朗终后刻木为像。朝夕礼事。孙绰正像论云。吕韶凝神于中山。即其人也。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三自性有及非有】 p0210 辩中边论中卷二页云:论曰:卽于如是三自性中,遍计所执,相常非有。唯常非有于此性中,...亦名:五种不失界、大界不失相五种、不失界五种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明不失,略述五种:一、非法恶心解者不失,...【于惠施中不自策励】 p0750 无性释八卷五页云:若诸菩萨于惠施中不自策励者:谓能任运常行施故;不须自策。而...【伊兰】 观佛三昧海经云:譬如伊兰,与旃檀生末利山中。牛头旃檀,生伊兰丛中,未及长大,在地下时,牙茎枝叶...(术语)谓阿弥陀佛以其名号救济众生之本愿也。即弥陀之第十八愿。...【二因果无有退】 p0035 显扬二十卷二页云:又由二种因故,果无有退。谓若未永害烦恼种子;证阿罗汉,不应道理...(术语)道之名,通于因果。大乘道即佛果也。胜鬘经曰:此究竟者入大乘道因。同宝窟下末曰:此名佛果为大乘道,与佛...指色界四禅天中之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以及四无色定中之下三无色定(不包括有顶天)等九地。此九地虽皆属有漏...(996~1049)北宋临济宗杨岐派之开祖。石霜楚圆之法嗣,南岳怀让法系第十一世,临济义玄法系第八世法孙。袁州(江...(杂名)在大海底吸水石之名。由其下无间地狱之火气,故此石常焦热云。观佛经五曰:从阿鼻地狱上冲大海沃焦山,下大...【证自证分】 唯识宗所立识体四分的第四分。这是识体作用的一部分,即是对自证分再加以证知的作用。自证分有证知见...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你们若想修行,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吃素,身体不好,就怪罪吃素,说吃素让他身体不好。这个不合道...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佛拜忏,事修多一点。等到你的心慢慢收住了,再慢慢观慧。一个...
一、地藏菩萨的功德 经文: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是地藏菩萨摩...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呢? 大安法师答: 这个你就不要管别人的态度了...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过去的善业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在我们今生的好德和宁静的心灵。...
康法朗(晋中山)《高僧传》卷四
【佛教人物传】
上篇:竺法雅(晋高邑)《高僧传》卷四 | 下篇:竺法乘(晋炖煌)《高僧传》卷四 |
(术语)Siddham,又作悉谈。译曰成就。玄应音义二曰:悉昙,此云成就。梵语本系梵天所制,故名悉昙。...
三自性有及非有
摄僧大界不失相五种
于惠施中不自策励
伊兰
弥陀名愿
二因果无有退
大乘道
无漏九地
杨岐方会
沃焦
证自证分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分分秒秒观照当下一念心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地藏菩萨的功德与无尽誓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