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川禅师。讳真慧。号禺川。姓符。雉城人。侍镜空于鹿山寺。手书法华经十二部。分供诸刹。礼清净三业。积久应感。智慧超越。往天池参玉芝。授以万法公案。一心参究。书无常二字于几上。手持戒拍以擎昏散。久久醒发。芝为印可。后首众于飞英荆山法席。罹县令之窘。守戒而终。偈曰。何时种下无明苦。聚会今来受折磨。痛痛未能空色蕴。闲闲犹自觉安和。天花不向空中散。更鼓偏从月里挝。分受谁能逃定业。此身生死任由他。年四十六。有禺川稿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为华严宗所立四法界之第四法界。谓诸法之体用虽各别缘起,各守其自性,然事事相望,多缘互应而成一缘,一缘亦普遍资...(名数)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三种无所得义】 p0203 显扬二十卷五页云:复有三种无所得义。一、自体无所得。二、远离无所得。三、推析无所得。...【显识】 此为《显识论》所立二种识之一,为阿赖耶识之异名,另一种识为分别识,即指意识(染污意,即末那识)。《...亦名:散华偈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彼三五年少比丘持香水,僧前左右洒水。留中空处,拟行来也。香汤及花,亦同水...【等欢喜语】 p1119 卽悦耳语、称心语、可爱语。...(名数)一宝处菩萨,二持地菩萨,三宝印手菩萨,四坚固菩萨。见大疏五。是地藏菩萨之眷属也。...【心摄受陶炼】 p0355 瑜伽十三卷十页云:若有复能止息寻思,乃至具足安住第四静虑;是名为心摄受陶炼。由能摄受无...【死生唯许舍受相应】 p0620 俱舍论十卷十七页云:死生唯许舍受相应。舍相应心,不明利故。余受明利,不顺死生...(术语)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众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恒随转】 p0883 此种子六义之一。成唯识论六卷十四页云:三、恒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这些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所以吃这些根本是天经地义,没有任...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信愿念佛之重要...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间就像为旅客开的一个客栈,投宿一夜,第二天必须各奔东西去走...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无诤观念,是可以避免的。 不论是僧团或是其他团体,想要做...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和幸福!学会忘记,让身心轻松;懂得舍得,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摄藏识,它把内心的业力释放成果报的时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
这依法界观,观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净的。你这个观念的心,契合到佛所说的经的道理。一切佛经都叫契经,修多罗。修...
身若无端错行,不如正心安守本份。 口说闲言杂语,不如读诵圣贤经典。 意为精明算计,不如老实积德行善。 害人谋取...
禺川禅师《释氏稽古略续集》
【佛教人物传】
上篇:万松法师《释氏稽古略续集》 | 下篇:云谷禅师《释氏稽古略续集》 |
(经名)梵语Sukhāvativyṅha-sūtra,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净土三部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之因地修行,果满成佛...
事事无碍法界
十忿怒明王
三种无所得义
显识
说戒散华偈
等欢喜语
地藏院四菩萨
心摄受陶炼
死生唯许舍受相应
爱见大悲
恒随转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不杀生的内涵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这里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忘记是风度,舍得是智慧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观一切法都是清净无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