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禅师。名昙颖。杭州钱塘丘氏子。年十三依龙兴寺为大僧。二十游京师。师为人奇逸。智识敏妙。书史无不观。词章尤雅丽。夏文庄公竦王文康公曙欧阳文忠公修节度使李端悫端愿咸扣玄关。敬以师礼。殊相乐也。时录其语。目之曰登门集。师初谒大阳明安禅师。次谒石门聪公。侍之日久。尽契玄奥。东游初住舒州(今安庆路)香炉峰。迁润州(今镇江路)因圣太平之隐静明州雪窦。再迁润之金山。至是嘉祐四年除夕。遣侍者持书别扬州刁景纯学士曰。明旦当行不暇相见厚自爱。刁惊曰当奈何。乃复书诀别。驰书吏至岸。师遽命击鼓升座。叙出世本末勉众勿怠。又曰吾化当以贤监寺补次(金山怀贤禅师)。下座读景纯书毕归方丈。大众拥随之。跏趺良久乃化。寿七十二。夏五十三。师嗣襄州谷隐山慈照禅师蕴聪。聪嗣首山念。念嗣风穴沼。临济派也(续灯)。达观尝作性辩。其文曰。今古圣贤言性者只得情也。脱能穷理不能尽性何也。不知三才万物皆性也。天性上。地性下。金利水湿木直火热土厚。此五行性也。统而论之。精而察之。万物之性皎然可见矣。就中最灵者人也。阴阳交遘而生。变化而动者情也。约人情纯粹者也。其所以可上可下为贤为愚受性上者君子也。外情不能惑性。虽混于小人犹金玉之土石耳。至于尧舜禹汤垂名万古。乃当时保高位守常道。而察人情随性立法也。桀纣幽厉惑富贵失大宝。纵自性被情迁也。天地虽无情。风云四时易其候。山川万物乱其形。唯人居中。度天时随地利而不失其节。所以人为天地心也。情意识皆本乎性也。随物所显故外有多名耳。余不可备叙也。情者心也牵于用。意者志也记于事。识者知也辩于物。爱恶喜怒皆情也。夫为大圣人者性决定也。不被外惑不为情牵。性制于情也。所以我教谓之正觉者也。易唯知穷理尽性之说。而未见乎出古入今之道者也(僧宝传)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永久劫(梵 kalpa)之略称。谓无限长之时间。劫,即古代印度表示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又作旷劫。兆、载皆表极大之数...梵语 kusūlaka。又作厥修罗、祇修罗、瞿修罗、厥苏落迦。意译作裙、下裙、篅衣;前二者以其用法而译,后者因其形状...(界名)Nirmanarataya,六欲天之第五。在兜率天之上,他化自在天之下。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日一夜。身长八由旬,身有...【有生故有老死非离生缘而有老死】 p0563 瑜伽十卷十一页云:问:何故说言有生故有老死;非离生缘而有老死?如...指莲花,即以莲花比喻佛之正觉。又作正觉花。佛之正觉,出离杂染烦恼,果智朗然而无垢;犹如莲花之出于淤泥,却微妙...(杂语)和尚先有所与,复请余分,谓之请益。其法,学者若愿请益,则先禀烧香侍者,侍者通于住持,若允,则因住持之...【持戒威力】 p0850 瑜伽三十七卷十四页云:持戒四相者:谓诸菩萨、受持清净身语律仪,能断犯戒、戒所对治。是...(杂语)随愿往生经,地藏本愿经等说,为他作追福,则他得一分自七分全得。...又作无相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观一切诸法,悉如幻梦,不可捉摸,无可执着,不见一法之三昧。[大智度论卷四十七]...亦名:现身相与清净欲、取欲者须知同别之相、与欲现身相 子题:清净欲 行事钞·受欲是非篇:“依如五分,病人不能口...亦名:与恶见人同事戒缘起、恶见同事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梨吒恶见生,僧谏不舍,佛令白四举...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有一个很失意的人,爬上了一棵樱桃树,准备从树上跳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决定往下跳的时候,学校放学了。 ...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末学不愿意说她是一位病人,因为她除了身体患有乳癌之外,内...在您的印象中,也许屠宰场只是一个把动物变成肉的地方,但是如果您有机会到这个人间地狱去走一趟,您可能会大惊失色...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有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诉比丘们:世间有四种人。哪四种人呢? 一种...
长老婆提唎迦出家之后,精进用功,在夏安居三个月内成就道果,具足三通;摩尼娄陀,也证得天眼通;长老跋涪婆、因耆...序 白圣 菩萨以正智证到真如理之后,复起差别智,观见一切众生,沉沦六道生死海中,受无量苦恼,于心不忍,因此垂示...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二、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
达观昙颖禅师《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明教大师契嵩《释氏稽古略》 | 下篇:天衣义怀禅师《释氏稽古略》 |
天台宗判涅槃经说相之语。所谓追说,废止先前法华之会座,再取四教之说;所谓追泯,于法华会座之后,即谈佛性常住之...
永劫
俱苏罗
化乐天
有生故有老死非离生缘而有老死
正觉华
请益
持戒威力
七分全得
破相三昧
欲之与欲现身相
随举比丘戒缘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放弃自杀的念头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亲历动物屠宰现场

世间有这四种人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乐
心然法师《地藏菩萨本迹记》
十种魔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