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祖鸠摩罗多大士。大月氏国婆罗门子。既得法眼。至中天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宝。而常萦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无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通。毫厘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佛说业通三世者。盖以前世所作善业而报在此生。此生苟为不善。则应在来世。故人有此生虽为善而不得其福者。前恶之报胜也。今世虽作恶而不受其殃者。前善之胜也。苟以今生非得福报复务为恶。而来世益堕恶趣也。苟以此世得其福报。复务为善。而来世益得善趣也。又前世为善。其德方半。而改志为恶。及此生也。先福而后祸。此生为恶。其事方半。而变行为善。及来世也。先祸而后福。今汝父与汝之邻。其善恶之应不以类至盖先业而致然也。岂可以一世求之耶。时阇夜多闻是语已。顿释所疑祖曰。汝虽以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既受具。祖曰。汝当绍行化迹。乃付法眼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又云。此是妙音如来见性清净之句。汝宜传布后学。言讫即于座上以指爪 面如红莲华。出大光明照耀四众而入寂灭。阇夜多起塔供养。当此王莽新室之世也(正宗记)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衣服)又作叉罗波腻。衣名。译曰灰水。玄应音义十四曰:差罗波尼,或作叉罗波腻,或云谶罗半尼,此译云灰水也。K...缯,指绢帛。意即以绢帛制造之大盖。又称天缯盖。系天盖之一种。盖,原为印度作为防日遮雨之器物,后世乃以圆筒形丝...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之菩萨。有三种不退、四种不退之别,其位次则依诸宗而异。(参阅“不退”984) p985...(杂语)华严经有三译。一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一名六十华严,或名晋经,或名旧经。智俨造五卷之疏,名曰搜玄...凡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略称佛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属密教之随求咒法,主要阐释大随求陀罗尼之“心中心...又作都闻。禅林中,介于都寺、监寺间之职位。今已不存。[禅林备用清规卷三、禅林象器笺职位门] p5289...(人名)奉先源清弟子,释智圆。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名替夫,又曰病夫。就奉先源清学天台三观之旨,居西湖孤山。...因明用语。许,同意、认可之意。因明论式中,立(立论者)敌(问难者)双方不共同认可立论中之条件。就宗依而论,作...佛陀讲说六波罗蜜,有对治、次第生二义。(一)对治之义:对于善法,有悭法、恶业、恚心、懈怠、乱心、愚痴等六事,以...【常作】 p1011 瑜伽八十二卷十四页云:云何常作?谓于学处,无穿穴故。...观音玄义云二德:二德者,在众生因心所具,则名缘了二因。在诸佛果上所显,则成智断二德。盖了因显则成智德,缘因显...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问: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慧律法师答: 出家还是在家都要问自己,要审心,自己的心就是那把钥匙,自己去打开内...
新年伊始,即惊闻上海外滩发生重大踩踏事件。通过官方媒体确认消息之后,早晨七点半左右转发了相关微博,聊伸哀悼之...一位妇人在河边寻死,被路过的船夫搭救了,询问原因,妇人说,因为丈夫猝逝,觉得没有丈夫,活不下去了。 船夫问:...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这个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但是...
有种子为因,就会有果报,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应该执着吉祥之相。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
痛苦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生有生苦,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痛,孩子苦;老有老苦,昨日还朝气蓬勃,转眼...有一个刚剃度不久的小沙弥,问老禅师:一个禅者顿悟之后,是不是就成菩萨、成佛了? 老禅师说:顿悟只是通过修禅发...
十九祖鸠摩罗多大士《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十八祖伽耶舍多大士《释氏稽古略》 | 下篇:摄摩腾、竺法兰《释氏稽古略》 |
(术语)谓世间浅近之事相,皆有深妙之道理也。犹言即事而真。密家之事相门,盛谈此旨。...
差罗波尼
缯盖
不退菩萨
华严经三译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都文
孤山
不共许
六度说意
常作
二德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菩萨不涉险难之处
找回那个没有结婚前的你

吃沙而亡的比丘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