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大普宁寺弘教大师性讲主。公讳了性。号大林。武氏。惟古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公之先莫详世系。然考之命氏之原。武子姓。其后邑于宋。宋武公之后。以谥为氏。公少好学。聪睿之性。殆天启之。依耆德安公为浮图。既登具。历诸讲庠。探颐经论研精秘奥。始遇真觉国师。启悟初心。既而周游关陕河洛。历汴汝唐邓。放予襄汉。寻幽览胜以博其趣。所至必访其人。询至道之要。其所师而学者。如柏林潭公。关辅怀公。南阳兹公。皆以义学著称。及归复见真觉于垄坻。逾见墙仞之高。堂室之奥。乃曰。佛法司南其在兹乎。后从真觉至台山。真觉殁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悠悠如处江海之上。与世若相忘焉。然以怀壁之美被褐而莫掩。名既喧于众口。声遂闻于九重。会万宁既建。诏公居之。至大中太后创寺台山。寺曰普宁。以兹擅天下之胜。住持之寄。非海内之望。莫能胜之。故以命公。公居此山十有余年而殁。公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能俯仰随世嫔悦于人。虽居官寺。未尝至城府造权贵之门。或谓公少和气。公曰。予以一芥苾刍。天子不以人之微处之大寺。惟竭诚夙来匪懈。图以报国而已。夫何求哉。必有臧仓毁鬲之言。盖亦营营青蝇止于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纳履而去之。何往而不得于道乎。时国家尊宠西僧其徒甚盛。出入骑从拟迹王公。其人赤毳峨冠岸然自居。诸名德辈莫不为之致礼。或磬折而前。抠衣接足丐其按顶。谓之摄受。公独长揖而已。或谓公傲。公曰。吾敢慢于人耶。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苟屈其节而巽于床自取卑辱乎。且吾于道。于彼何求哉。彼以其势自大而倨。吾苟为之屈焉。非谄则佞也。焉有君子而为佞谄之行哉。识者壮其气。以谓如佛印元公之遇高丽王子。可谓识大体而得乎礼矣。至治元年九月三日。殁于普宁寺。既火化以舍利。塔于竹林之墟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术语)胎藏曼荼罗之北门也。是为莲华部之方,故名莲华手门。大疏六曰:莲华手门偃月上各置商佉。...(人名)Mekhala,长者名。译曰金带。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弥迦罗,此云金带,金宝严身因以为名。...亦名:五种犯、五犯聚、五种制、五品罪 戒本疏·正果五篇:“此五名有通有别,别如下释,通须略知。如本四分,但云...(?~1674)明代曹洞宗僧。钱塘人,俗姓陈。世称妙净启禅师。世代业儒,依石雨和尚出家,后参谒云门三宜明盂,有...遍趣行智力者,谓于一切种遍趣行智无著无碍现行中,所有三摩地等。...(475~555)梵名 Sthiramati。音译作悉耻罗末底。南印度罗罗国(伐腊毗国)人。为佛陀入灭后一千一百年左右,南印...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十六行相以达无漏圣位之四种修行阶位。小乘俱舍、成实二宗谓于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唯识宗则...(杂语)法义之谈话也。又言说法,赞叹,谈义等。净土门一家多用此目,如高僧传十科中之唱导是。...【无义无利】 p1059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页云:无义者:不能修得涅槃因故。无利者:不能得彼涅槃果故。...(术语)日本时宗,离自力我执之见界,离分别离执着而修之他力无我念佛也。谓如是而修之念佛,众生之三业,与阿弥陀...(术语)食物净法之一。如于水流来者,比丘取而食之,无罪。谓之水净。...(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问: 请开示念阿弥陀佛名号与菩提心的相互关系。 大安法师答: 能深信切愿执持弥陀名号即无上菩提。何以故?以信愿...
世间人把杀生吃肉的行为,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于是放心恣意地杀生,普广地聚积罪恶的怨业,互相沿习以成俗规,而从不...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于陕西省郃阳县(今合阳县)赤城东村,俗姓赵,名丹桂,学名绍...现在,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在中国这个有着古老传统的国土上,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这里,我想问大家的是,你...
在临终救亡修法时,《地藏经》是讲事,普度一切众生,因此你对社会上一般没信三宝,或信而不恳切,闻到、听到对这一...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位比丘也到城里乞食,他坐在路边的一棵树下,对所乞的食物起了...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无量还如是,所以真理只可...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此放逸以何为体?曰,懈怠三根...
五台山大普宁寺弘教大师性讲主《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京师大宝集寺妙文讲主《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幻堂严讲主《佛祖历代通载》 |
(术语)Sthavira,译曰住位。受戒后经十岁离师独住之位也。寄归传三曰:西方行法,受近圆已去,名铎曷罗(译为小师...
莲华手门
弥迦罗
五篇通名
净启
遍趣行智力
安慧
四善根位
法谈
无义无利
离我三业念佛
水净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佛号与菩提心之间有何关系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你真的信佛吗

这时显现出来才叫真正业障重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