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瞎堂惠远禅师奉诏见选德殿。师奏曰(臣)生西蜀眉山。游方逾四十年在山间。恭闻陛下即位以来。日应万机道冠千古。覆护教法契合龙天。是谓以佛心而治天下(臣)嗣法佛果圆悟禅师。上曰。圆悟是谁。奏曰(臣)之师名克勤。太上皇帝驻跸维杨时赐号也。上曰。恨昔不见。其杲老如何。奏曰。与(臣)同出圆悟之门。上赐坐。上问曰。如何免得生死。奏曰。不悟大乘道终不能免。上曰。如何得悟。曰本有之性。但以岁月磨之。无不悟者。上曰。悟后如何。曰悟了始知。陛下所问与(臣)所奏悉皆不是。上曰。一切处不是如何。奏曰。脱体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上大悦。师复奏曰。古德道无所是是菩提。上曰。即心即佛如何。曰目前无法。陛下唤什么作心。上曰。如何是心。师正身叉手而立曰。只者是。上笑。徐问德山临济机缘。师具奏之。复奏曰。悟后千句万句乃至一大藏教。只是一句。上曰。是那一句。奏曰。好语不出门。上曰。不与万法为侣可参乎。奏曰。老庞致此一问。惊天动地。驱山塞海。超古今脱是非。离言说绝依倚。如陛下至尊至贵。大道本然。上曰。得道者谁。奏曰。学道之人随其器量浅深。验在意表。得底人他亦自知时节。学佛者众机缘亦广。恐劳圣听。不敢具奏。遂谢恩下殿。上曰。后更要说话在。奏曰。谨领圣训(乙未正月初五入寂)帝制原道论。其文曰。朕观韩愈原道。因言佛老之相混三教之相绌。未有能辩之者。且文繁而理迂。揆圣人之用心则未昭然矣。何则释氏专穷性命弃外形骸不著名相。而于世事自不相关。又何与礼乐仁义。然尚立戒。曰不杀。不淫。不盗。不饮酒。不妄语。夫不杀仁也。不淫礼也。不盗义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语信也。如此于仲尼何远乎。夫子从容中道圣人也。所为孰非仁义。又乌得而名焉。譬如天地运行阴阳循环之无端。岂有意春夏秋冬之别哉。此圣人强名之耳。亦犹礼乐仁义之别。以设教治世不得不然也。因其强名揆而求之则道也。道也者仁义礼乐之宗也。仁义礼乐固道之用也。彼杨雄谓老氏槌仁义灭礼乐。今迹老子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曰。温良恭俭让。又唯仁为大。老子之所谓慈岂非仁之大者耶。曰不敢为天下先。岂非逊之大者耶。至其会道则互相遍举。所贵者清净宁一。而于孔圣果背驰乎。盖三教末流昧者执之自为异耳。夫佛老绝念无为。修心身而已矣。孔子教以治天下者。特所施不同耳。譬犹耒耜而织机杼而耕。后世徒纷纷而惑。固失其理。或曰当如之何去其惑哉。曰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斯可也。唯圣人为能同之。不可不论也
帝尝于选德殿制观音赞。赐上竺刻于石。有词曰。猗欤大士。本自圆通。示有言说。为世之宗。明照无二。等观以慈。随感即应。妙不可思
正月驾幸灵隐。八月七日诏灵隐径山天竺集内观堂斋。宣灵隐惠远。入东阁赐坐。咨论法要。十月三十特赐远号佛海禅师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术语)六大者,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大之义,虽为显密共通之法相,然论六大无碍者,则惟密教。无碍者,互相融通而...【多文身】 p0622 大毗婆沙论十四卷十七页云:云何多文身?答:诸字众是谓多文身。为成此义,引经为证。如世尊...(一)法身,指佛之自性真身;如来,为佛之尊称。法身虽无去来,然依隐没之如来藏显现为法身,故称如来。释摩诃衍论卷...【一切诸法皆无我性】 p0013 瑜伽四十六卷三页云: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有为无为一切诸法,二无我性。一者、补特...日本佛教用语。即指在禅林中,于每日朝(粥前或粥罢)、午(斋前或斋罢)、暮(药石之前或放参罢)三时举行诵经之仪...指佛陀宣说方等经之时期。乃天台宗所判五时中之第三时。即佛陀自成道后第十二年起,于八年之间,广说维摩经、金光明...梵语 avetya-prasāda,巴利语 avecca-parāda。谓以无漏智如实觉知四圣谛之理,而生起对佛、法、僧三宝及戒律清净...(术语)Abhidharma,巴Ahidhamma,阿毗昙之略。新云阿毗达磨。译曰无比法。新翻对法。论藏之总名也。无比法及对法...事忏和理忏。在三种忏悔中,作法忏和取相忏是事忏,无生忏是理忏。...【贪身系】 p0977 集异门论八巻六页云:云何贪身系?答:贪者:谓于欲境、诸贪等贪;广说乃至贪类贪生。是名为贪。...七种染净诸法之自性。又作七种性自性。即:(一)集性自性(梵 samudaya-svabhāva),又称集自性,谓善恶聚集,成就...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 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命 放生免三灾 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 放生官禄盛...问: 师父,念佛时如何做到心定,静心。心无杂念的境界好难啊! 答: 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问: 我们常常听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指教我们怎样修,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大安法师答: 这个境界不需要去追...
地藏菩萨跟我们娑婆世界特别有缘,依照经文的意思,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就应当得度,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这么苦?这...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端身正坐,翻开碗。(图五、图六) 首先将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是大失安可眠。 这个地方做一个结劝,说这个眠为大暗。这个睡...现在的物质文明很发达,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质的享受里,生活越来越奢侈浪费,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诸位必须明白我们...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铭心哪。唐代有一个子邻法师,由于他出家三年,他的母亲去世了...
灵隐瞎堂惠远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金国庆寿亨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沙门可观《佛祖历代通载》 |
【善受善发】 p1141 瑜伽八十六卷十八页云:数数无倒修方便故;说名善受、及与善发。...
六大无碍
多文身
法身如来
一切诸法皆无我性
每日三时讽经
方等时
证净
毗昙
事理二忏
贪身系
七种自性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宏海法师:清明节放生开示
心乱就不要念佛持咒了吗
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没有至心,就跟地藏菩萨不相应

寺院过堂仪轨及意义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福不可以享到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