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良价禅师。会稽人。姓俞氏。幼出家。年二十一往嵩岳受具。者谒南泉值马祖忌日设斋。泉问众曰。今日设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无对。师乃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闻之赞曰。此子虽后生却堪雕琢。师曰。和上莫压良为贱。次谒沩山问曰。顷闻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良价未究其微。沩曰。我这里亦有。只是难得其人。曰便请和上道。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敢道。曰还有与和上同时慕道者不。沩曰。此去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师到云岩问。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岩曰。无情说法无情得闻。曰和上还闻不。岩曰。我若闻。女即不得闻吾说法也。曰若恁么。即良价不闻和上说法。岩曰。我说女尚不闻。何况无情说法耶。师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始知。遂辞。云岩问。什么处去。曰虽离和上未卜所止。岩曰。早晚却来。曰待和上有住处即来。岩曰。自此一去难得相见。师曰。难得不相见。又问岩曰。和上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如何抵对。岩曰。但向伊道。即这是。师良久。岩曰。承当这个事大须细审。师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因有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大中末于新丰山接诱学徒。其后盛化于高安之洞山。尝因云岩忌日修斋。僧问。和上见南泉发迹。为什么与云岩设斋。曰我不重先师道德。亦不为佛法。只重不为我说破。又僧问。和上还肯先师也无。曰半肯半不肯。曰为什么不全肯。曰若全肯即孤负先师也。师谓众曰。知有佛向上人方有语话分。时有僧问。如何是佛向上人。师曰。非常。师问僧。世间何物最苦。僧曰。地狱最苦。师曰。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最苦。师问僧。名什么。曰某甲。师曰。阿那个是女主人公。曰见秖对次。师曰。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此。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客中辩主尚未分明如何辩得主中主。僧云。如何是主中主。师云。阇黎自道取。曰某甲道得即是客中主。如何是主中主。师曰。恁么道即易。相续也大难。师将示寂。谓众曰。吾有闲名在。谁为吾除得。众皆无对。有沙弥曰。请和上法号。师曰。吾闲名已谢。问和上违和。还有不病者不。曰有。僧曰。不病者还看和上不。曰老僧看他有分。曰和上争得看他。师曰。老僧看他时不见有病。又曰。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与吾相见。众无对。遂剃发披衣令撞钟湛然而寂。时学徒千余人。号恸移时。师忽开眸曰。夫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乃召主事僧令辨愚痴斋一中。盖责其徒恋情也。至七日食具方备。师随众斋毕。复谓众曰。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諠动。明日浴罢端坐长往。寿六十三。腊四十二。谥悟本禅师。塔曰寂觉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谓事不实。名虚想等。不实名诳。是名虚诳。...(名数)为往生弥陀净土之九种修行。观经十六观中,下三观说之。...【二业四相差别】 p0038 瑜伽十四卷十二页云:又有二业四相差别。谓转所摄业,差别有三;还所摄业,总立一种。...【不增不减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八地断作加行障所证,此真如断染不减,得净不增,故名...子题:一钵他半、半钵他、下钵 资持记·释钵器篇:“钵他即梵国量名。准下 一钵他半 ,为周一斗,即唐三升三合强;...【宿生亲善想】 p1022 瑜伽四十二卷六页云: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宿生亲善之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非易...(杂语)此身即佛之意。观无量寿经有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语,其他经论无自身自佛之语。...【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 p0346 佛地经论二卷四页云: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者:显示世尊受用身分殊胜功德...【如来不为世间八法所染】 p0583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三卷九页云:复次世法者:卽世八法。如来不为世八法所染,...(杂语)送亡人于葬处也。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曰:吾灭度后,当有梵志理家尽礼葬送。...【近补特伽罗】 p0821 瑜伽二十一卷十四页云:云何名近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由时近故;去涅槃近。或有...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妈妈在,家就在。但凡有妈妈的孩子,大都有一个可以回味,值得追忆的幸福的童年。童年的幸福,来自于妈妈的笑脸,来...问:如何在生命的逆境中,将受伤、瞋恨的心转为感恩心,并感恩伤害我们的人? 答:感恩的意思是说,我从对方身上学...第四个问题谈一下净土文化与生态平衡。为什么我们要谈这个?因为这是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位身份崇高的老先生,他是某地方领袖的伯父。他年纪虽已老迈,却具足崇高的智慧。有一天他觉得...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为什么佛告诉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他就减少很多造恶业的心理;他贪求无厌,就没有办法减少。那...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累,转凡成圣,成为无挂无碍的见道人,证得自由自在的大解脱。...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洞山良价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湖南长沙景岑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相国裴休《佛祖历代通载》 |
又作坐禅纳豆、寺纳豆、纳豆。将已蒸过之大豆,使其发酵,加盐制成之食品。古时代之禅院,坐禅僧为防频频如厕而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