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尝示众曰。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行一切时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是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作道人。亦名无事人。时有僧问。顿悟之人还更有修不。师云。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道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虽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时相国郑愚为之碑曰。天下之言道术者多矣。各用所宗为是。而五常教化人事之外。于精神性命之际。史氏以为道家之言。故老严之类是也。其书具存。然至于荡情累外生死。出于有无之间。超然独得。言象不可以拟议。胜妙不可以意况。则浮屠氏之言禅者。庶几乎尽也。有口无所用其辨。巧历无所用其数。愈得者愈失。愈是者愈非。我则我矣。不知我者谁氏。知则知矣。不知知者何以。无其无不能尽。空其空不能了。是者无所不是。得者无所不得。山林不必寂。城郭不必諠。无春夏秋冬四时之行。无得失是非去来之迹。非尽无也。冥于顺也。遇所即而安。故不介于时。当其处无必。故不局于物。其大旨如此。其徒虽千百。得者无一二。近代言之者必有宗。宗必有师。师必有传。然非聪明瑰宏杰达之器。不能得其传。当其传是皆鸿庬伟绝之度也。今长沙郡西北有山。名大沩。蟠木穷谷不知其遍几千百里。为罴豹虎兕之宅。虽夷人射猎虞迹樵夫。不敢田从也。师始僧号灵祐。生福唐。笠首屩足背闽来游。庵于翳荟非食不出。栖栖风雨默坐而已。恬然昼夜物不能害。非夫外死生忘忧患冥顺大和者。熟能于是哉。昔孔门殆庶之士。以单瓢乐陋巷。夫子犹称咏之。以其有生之厚也。且生死于人得丧之大者也。既无得于生。必无得于死。既无得于得。必无得于失。故于其间得失是非所不容措。委化而已。其为道术。天下之能事毕矣。凡涉语是非之端。辨之益惑。无补于学者。今不论也。师既以兹为事。其徒稍稍从之。则与之结构庐室。与之伐去阴黑。以至于千有余人。自为饮食纪纲。而于师言无所是非。其有问者随语而答。不强所不能也。数十年言佛者。天下以为称首。武宗毁寺遂僧。逐空其所。师遽裹首为民。惟恐出蚩蚩之辈。有识者益贵重之。后湖南观察使裴公休。酷好佛事。值宣宗释武宗之禁。固请迎而出之。乘之以已舆。亲为其徒列。又议重削其须发师始不欲。戏其徒曰。尔以须发为佛耶。其徒愈强之。不得已笑而从之。复到其所居。为同庆寺而归。诸徒复来。其事如初。师皆幻视无所为意。忽一日笑报其徒示若有疾。以大中七年正月九日归寂。年八十三。即窆于大沩之南阜。后十有一年。其徒以师之道上闻。始加谥号及坟塔。以厚其终。噫人生万类之最灵者。而以精神为本。自童孺至老白首。始于饮食。渐于功名利养。是非嫉妒昼夜缠缚。又其念虑未尝时饷历息。煎熬形器起如冤仇。行坐则思想。偃卧则魂梦。以耽淫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餐饭既耗齿发已弊。犹拔白饵药以从其事。外以夸人内以欺己。曾不知息阴休影捐虑安神。求须臾之暇。以至溘焉而尽。亲友不翅如行路。利养悉委之他人。愧负积于神明。辱殆流于后嗣。淫渝汗漫不能自止。斯皆自心而发。不可不制以道术。道术之妙莫有及此。佛经之说益以神圣。然其归趣悉臻无有。僧事千百不可梗概。各言宗教自相矛盾。故褐衣圆顶未必皆是。若予者洗心于是逾三十载。适师之徒有审虔者。以师之图形。自大沩来。知予学佛求为赞说。观其图状。果前所谓鸿庬绝特之度者也。既与其赞。则又欲碑师之道于精庐之前。予笑而诺之。遂因其说以自警触。故其立言不专以褒大沩之事云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假,借用公日办理私事;请假,即获得许可而暂时外出办私事。又作请暇、暂假、暂暇。请假之后归堂,称为参假、参暇。...(譬喻)譬物之多者。维摩经法供养品曰: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又】(人名)释尊五姓之一...(术语)法苑珠林曰:弥勒为佛时,于龙华树下坐。华枝如龙头,故名。亦云种出龙宫,故曰龙华树。...又作巡拜、巡历、顺礼。日本佛教界又称之为遍路、回国、寺巡。即巡回参拜与佛、菩萨、祖师等有关之圣迹灵场或佛寺等...(一)宝雨经卷五所载日喻菩萨之十种善法。即:破无明暗、能觉悟有情、光耀十方、出现善法、诸漏灭尽、能作光明、映蔽...云何所识?几是所识?为何义故观所识耶?谓无分别故,有分别故,因故转故相故,相所生故,能治所治故,微细差别故,...(人名)莲社七祖之第四祖,唐大历二年止于衡州之灵峰寺,慈忍戒定,当时之宗师也。尝于僧堂之食钵中现一寺题曰大圣...(杂语)字典曰:徒众也,弟子也。僧众多,故称徒。又对于师,故称徒。西域记一曰: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为佛陀讲说华严经之时。华严宗依十地经论卷一所举(大二六·一二三中)“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成道未久,第二七日...梵语 vyajana, vāla-vyajana,巴利语 vijanī。将兽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蚊虫者,称为拂子。又...(修法)密教有成阿修罗法之悉地,生于彼宫殿之法。陀罗尼集经鸟枢沙摩轨说明彼之咒法。曰:修罗女及仙人女等,出迎...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念阿弥陀佛想往生,他会在这个时候来接引我吗? 大安法师答:...
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人常常讲即心即佛。什么叫即心即佛?其实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有句话: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此所谓:泰极否来。阴盛必阳衰,阳衰必阴盛,阳盛必阴衰,阴衰必阳盛。 在《塞翁失马...一般人不能完全脱离社会族群而独自生存,出家佛弟子宗教的生活形态,虽与世俗人有所不同,或速离喧闹,同居静处,过...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尚、太虚大师、倓虚法师之一,于民国初年开始,弘法东北各省,...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不要亲近愚痴的人,应该和有智慧的人打交道;要尊敬有道德的人...
原文: 又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逆来顺受,则纵遇危险等事,当时也不吓得丧志失措。已过,则...
过去有位沙门,请一位在家的剃头师为其剃头。剃完头,剃头师恭敬地顶礼沙门,并发愿:愿我来世心地光明、清净皎洁,...
沩山灵祐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荐福寺弘辨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
(术语)作教相判释,当于判释中摄一切之教,不能摄尽即是过失也。...
请假
甘蔗
龙华
巡礼
十种善法
所识
法照
僧徒
第二七日说
拂子
修罗宫悉地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推荐】以平常心来看待祸福
佛教五戒与社会秩序的维持

湛山倓虚大师传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至诚念佛可以转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