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人天机、二乘机、菩萨机、佛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人天机;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是二乘机;先人后己慈悲仁爱是菩萨机;...(名数)中论列二天。百论列二天三仙。合之则为二天三仙。二天者,摩醯首罗天与毗纽天也。三仙者第一迦毗罗仙,为数...(书名)梵网经忏悔行法之略名。明智旭撰。...(经名)二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佛在祇洹说有非有之法门,波斯匿王击鼓吹贝而来。佛言我当说大法鼓经,使迦叶令不...言现见者。谓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于现法中。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名现见。 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谓生、老、病、死、罪、福、因缘等七者不可避。据法苑珠林卷六十九载:(一)生不可避,指依前世善恶之业因,苦乐之生...招感福报的业因,亦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梵语 vipāka-phala。指由“异熟因”所招感之果报。又作报果。五果之一。俱舍宗以五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又称浴头行者。丛林中,隶属知浴(浴主)之下,而供其差遣唤使,处理浴室事务之职役名称。[敕修百丈清规卷四知浴条...伊烂拏钵伐多,梵名 īrana-parvata。又称伊兰拏钵伐多国、伊烂拏国。位于摩揭陀国东,殑伽河南岸之国。据大唐西域...唐代僧职名。四大师之一。主引导天子车驾之事。依佛祖统纪卷七智威条及其注载,唐太宗时,封法华尊者智威为引驾大师...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陀入涅槃五百余年之后,在古印度地区有一位国王,修学佛法非常精进,并且还以最好的饮食供养出家众。在他所供养的...
有一位女居士,她学佛以后,还是很苦恼。有一次就说:我本来就是以前有烦恼,所以希望学佛能够断烦恼。但是好像我学...按: 很多人在命终的时候都想把今生拥有的一切带到后世去享受,于是,帝王将相便用财宝、随从、宫女等等来陪葬,但...
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杰居士 净土宗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论著《净土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绝。识不可识,智莫能知,非圣非凡,非心非法,全体恁么来,全...《大方便佛报恩经》说:「佛的身体有三十二相、八十种美好的特征。每一种相与美好的特征,又有无量百千种微妙的相好...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跎。 名字即佛,就是这个流浪汉他终于...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爱树木花草,所住的山间道场边总种有许多奇花异树。 一天,日照禅师在...
所识
【阿毗达磨辞典】
云何所识?几是所识?为何义故观所识耶?谓无分别故,有分别故,因故转故相故,相所生故,能治所治故,微细差别故,当知是所识义,无分别者,谓五识身,有分别者,谓意识身,因者,谓阿赖耶识,转者,谓所余识,相者,谓根及义,相所生者,谓根义所生诸识,能治所治者,谓有贪离贪,有瞋离瞋,有癡离癡,如是等,微细差别者,谓七种难识了别差别,故七种难识了别者,一不可知了别器了别,谓一切时无分别行相故,二种种行相了别,谓一法一行有种种相,此难建立是故微细,三俱有了别,谓一时间诸识俱起。云何各别了自境界?此难建立是故微细,当知此微细言通一切处,四能治所治速疾回转了别,谓具缚者。云何有贪等心?须臾转变起离贪等心,五习气了别,谓诸业现行熏习于心。云何非离心外别有习气亦非即心?又与果时次第而转,六相续了别,谓无量种感自身业熏习在识。云何于余明了将命终位暂起觉悟?余业熏习转于异趣令生相续。七解脱了别,谓阿罗汉心证得第一无戏论法性,超过生死曾所积习一切种有漏行。云何此心行相流转?此难建立是故微细,如是当知,一切皆是所识,为舍执着能见者等我故,观察所识,见者等言当知,为显见者闻者嗅者尝者触者识者。
上篇:随法行补特伽罗 | 下篇:随烦恼 |
【欲界异生补特伽罗】 p0989 集论七卷十三页云:何等欲界异生补特伽罗?谓于欲界若生若长不得圣法。...
四机
二天三仙
梵网忏法
大法鼓经
现见
七法不可避
福因
异熟果
浴头
伊烂拏钵伐多国
引驾大师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真正的富贵

你有没有为现在做一些功课呢
大安法师:死后如何才能把财富带走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广修福德,相好庄严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