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宗智常禅师。目有重瞳。遂用药手按摩。久而目眦俱赤。世号拭眼归宗。江州刺史李渤问曰。教中谓须弥纳芥子。渤则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谈否。师云。人传史君读万卷书。是否。渤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什么处著。渤俯首而已。又问。一大藏教明得什么边事。师举拳示之云。会么。渤云。不会。师云。这个措大拳头也不识。渤云。请师指示。师曰。会则途中受用。不会则世谛流布。师尝示众曰。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空度时光。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汝。亦无汝用心处。莫就他觅。从前只是依他作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僧问。如何是玄旨。师云。无人能解。僧云。向者如何。师云。有向即乖。僧云。岂无方便令学人得入。师云。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僧云。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师敲顶盖三下云。还闻么。僧云闻。师云。我何不闻。僧无语。即以棒趁下。复一日上堂云。吾今欲说禅。诸子总近前。大众近前。师云。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僧云。如何是观音行。师乃弹指云。诸人还闻否。僧云闻。师云。一队汉向这里觅个什么。以棒趁下。大笑归方丈。师没。有贤者赞其像曰。知见一何高。拭眼避天位。回观洗耳人。千古未为愧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杂名)药师经曰: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中略)或有疾药求度脱者,亦应读...(术语)类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之称目也。此有篇门与聚门之别,篇门者,依结成之罪果及急要之义而区别为五篇,聚门者,...亦名:拘那含牟尼如来略戒经 子题:放逸、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无忧愁、心定入涅槃、放逸者有十三果报、增忍位...(譬喻)龟藏六处,免野干之难。以喻比丘藏六根而免魔害。...(术语)三无为之一。灭者灭尽有为法也,灭尽了,毕竟不生,曰无为。此灭有二种,以智慧之简择力断灭烦恼,不令再生...(术语)五蕴中之四蕴也,此四蕴皆为心法,故称曰非色之四蕴。...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四载,化身有大小二种:(一)大化身,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身,或现微尘数相好...指修学佛道时,尚残留有余地之修行境地。就小乘而言,由修戒、定、慧三学,而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人名)唐大庄严寺慧龄之弟子也。其传附于续高僧传二十八(慧龄传)。...【如是四义】 p0577 佛地经论一卷二页云:如是总言,依四义转。一、依譬喩,二、依教诲,三、依问答,四、依许...梵名 Brisa。音译毗梨沙。十二宫之一。又作牛密宫、金牛宫、牛宫。相当于黄道太阳四月之位置。于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下承当就是的;承当的一句话也是多的,本来无欠无余,现现成成...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萨行,故对人格的成长亦无助益,甚至...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圆寂前一个多月,当时上人已预知时至),八十五岁高龄的悟道大和尚,亲临浙江东阳...
问: 我是初学者,业障深重,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号,加诵《地藏经》?另外还想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还要念阿...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反复提到了诸佛说诚实言一语。如经文说: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肉质鲜美的蚯蚓,你们会想什么办法吃到它? 小鱼们听了,各自...
在净土法门如何发菩提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让我们觉得发菩提心有一个下手之处,而且比较...
为什么我们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忏悔,你怎么知道你罪消了没有?怎么知道?我遇到同样的环境,我没...
归宗智常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南岳大明律师《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供奉吴元卿《佛祖历代通载》 |
真现观者,谓已得见道十六心剎那位所有圣道,又于见道中得现观边安立谛世俗智,由出世智增上缘力长养彼种子故,名得...
五色缕
篇聚
第五佛略教偈
藏六
非择灭无为
受想行识
大小二化身
学地
寂音尊者
如是四义
密牛宫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拜佛有三层意义

悟公上人《大智禅寺开示》

业障深重怎么办

说诚实言--佛教戒规
不要和诱惑较劲

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