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祖鸠摩罗多者。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也。昔为自在天人(欲界第六天)见菩萨璎珞忽起爱心堕生忉利(欲界第二天)闻憍尸迦说般若波罗蜜多。以法胜故升于梵天(色界)以根利故善说法要。诸天尊为导师以继。祖时至遂降月氏。后至中天竺国。有大士阇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宝。而尝萦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尊者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厘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时阇夜多闻是语已。顿释所疑。祖曰。汝虽已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既受具。尊者告曰。吾今寂灭时至。汝当绍行化迹。乃付法眼。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祖曰。此是妙音如来见性清净之句。汝宜传布后学。言讫既于坐上以指爪 面如红莲开。出大光明照耀四众而入寂灭。阇夜多起塔。当新室十四年壬午岁也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资持记释云:“初示处,既作单白,义是对僧。理下,次示问缘。立胜缘者,为说法开导,委示心境,及问遮等。旧云,五...(名数)人死由宿业及其他理由而别为四种:一寿尽财不尽死,寿命尽而死也。二财尽寿不尽死,为贫苦饥死冻死者。三寿...(仪式)拈香烧之也,开堂之日,拈香祝天子,谓之祝圣拈香。为佛拈者,谓之嗣法拈香。敕修清规开堂祝寿曰:拈香祝圣...(术语)发鬼神通力之禅定。止观十下曰:若前世,外有鬼缘。鬼则加之,发鬼禅鬼见。...(名数)十界中,除佛界自菩萨界至地狱界之九界也。此九界,由佛界言之,悉为迷之境界也。玄义二上曰:己身他身,微...一切经教的内容分为十二类,叫做十二部经,又叫做十二分教。 一、长行,以散文直说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类...乃指自日本镰仓时代末期始,至室町时代之期间于京都、镰仓之五山所开板之禅籍及诗文集等。镰仓时代中期曾于京都泉涌...(术语)临命终时,念佛十遍也。此据观无量寿经所谓愚人临终十念,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罪生于极乐之说。...云何依耽嗜?几是依耽嗜?为何义故观依耽嗜耶?谓依如是贪瞋癡故,染着五欲。彼自性故、彼相属故、彼所缚故、彼随逐...(术语)邻近圆满妙觉之位,即等觉之证也。法华文句会本十曰:憎道弥高,损生弥尽,邻圆际极,唯一生在。同记曰:言...(异类)Kumbhāṇḍa,又作弓槃荼、究槃荼、恭畔荼、拘槃荼、俱槃荼、吉槃荼、拘辨荼、鸠满拏。鬼名。啖人精气之鬼...普贤菩萨行愿赞...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 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时间加空间,觉得有个...
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他是个历史人物,不是一个神话人物。作为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太子,...
讲到佛法,那是很深广的,现在只能提出一点来说。我所要和诸位说的,只是一个怨字,也就是佛陀对于怨所抱的一种态度...
北东园笔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林则徐的好友,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梁章钜,和张元宰友善,曾经问张元宰:您家中人才辈...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之人,他自从受戒以来清净护持,无所毁犯。这种人在他一生当中...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蚁子就是蚂蚁。这是一个典故,在建祇桓精舍时,众人正在挖墙角,看到一堆蚂蚁。佛陀当时看到蚂...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第十八祖伽邪舍多《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第二十祖阇夜多《佛祖历代通载》 |
(地名)Ujjayini,国名。南印度之境。僧徒三百余人,大小兼学。有阿输迦王所作之地狱遗址。见西域记十一。...
沙弥受戒应问遮难
四种死
拈香
鬼禅
九界
十二部经
五山版
最后十念
依耽嗜
邻圆
鸠槃荼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大藏经】教观纲宗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百喻经》痴人赞父
圣严法师《珍惜因缘》

释迦古佛示现的启示

不可怨以怨,行忍得息怒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故事
善导大师--临睡观念佛法
三种持戒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