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师赞。雍州人。为僧童年十四。念佛不绝。遇疾而亡。忽再苏白父母曰。阿弥陀佛来此儿当随行。邻人见空中宝台五色异光向西而没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梵语 bhūta-tathatā 或 tathatā。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物名)帐形如覆斗。故以为名。汉刘熙逸雅六曰: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小帐曰斗,形如覆斗也。佛本行集经十五曰:...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约初受后食以明)多论,或食僧食,若施主食,各取食分,虽四人已上,于别处食,或共一...【勇锐】 p0884 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威猛勇悍,发勤精进,深见彼果所有胜利;故名勇锐。 二解 此是四念住...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若有人以手段使他们分离,便叫做破和合僧,为五逆罪之一。...禅林用语。原意为模拟婴儿言语不清楚之状态;转喻如来言行之不偏不党。系比喻南本涅槃经卷十八所载婴儿行之一种用语...【安立谛】 安立即施设差别的意思。亦即用语言、名相来区别种种事物。反之,无差别、离名言者为非安立。非安立乃超...(术语)谓唯有法身之现体而功德不具者,天台所谓理即佛,三恶道之众生是也。四教仪曰:今虽然即佛此是理佛,亦是素...(一)在家佛教徒于特定之日持八斋戒,谨慎身心,反省行为,并行善事之精进日。阴历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如理而语】 p0577 瑜伽七十一卷十二页云:理有三种。谓有求请,如法求请,如量求请,方为宣说,如法为说,有...(术语)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于法...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 一、孝顺父母的意义 父母...
我们要思惟自己够得上够不上念佛人,不是泛泛悠悠念了几声佛号就是念佛人,念佛人要具足深信、切愿、持名。如果念佛...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那么佛教的因缘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说这个生命,我们...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无能度的人,也无所度的众生,即《金刚经》上所说无我相,无人...
临终处理之重要 临终之际,色身四大分散,功能全失,彷若生龟脱壳、螃蟹落汤,众苦交煎,痛不可言。心念则因贪恋娑...第一集 1、世之变乱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众生贪瞋之心所致而已。贪心随物质享受而激增,稍不遂,则竞争随之。...
净慧长老在佛界可谓德高望重。他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4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其经历让人称奇。作为新中...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各位法师慈...
魏师赞《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隋汶水二沙弥《佛祖统纪》 | 下篇:何昙远《佛祖统纪》 |
(术语)二碍之一。见思之烦恼,恼乱心神,以障碍法性之涅槃者。即二障中之烦恼障也。...
真如
斗帐
别众食戒约处辨犯
勇锐
和合僧
婆婆和和
安立谛
素法身
斋日
如理而语
回心向大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果报

不是念了几声佛号,就是念佛人

用八正道来引导你的思想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推荐】如何正确处理临终
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专访净慧长老:信仰就是生活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