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先。居新城法慧。日诵法华课咒念佛。至中夜其声哀切。仰诉娑婆极苦。愿佛早垂接引得遂往生。如是十年。晚岁屡感祥梦。忽示疾。命众念佛。西向凝望端坐而逝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忍】 忍者忍耐,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嗔心;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师地论》曰:‘云何名忍,自无...(物名)圆坛之供物也,修法之坛有方坛圆坛之别。...指不明事理之人。金刚三昧经中载有迷子之譬喻,谓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利用,彷徨困苦,无以为生,喻凡夫本具佛性而...元代僧。晋(山西)人。字仲宝。金末,避乱至内黄(河南)。工诗善画,有以笺素请其诗画者,师则随手应之不厌,士林...禅宗公案名。指大光明藏(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之撰者宝昙评论临济门下宝寿、三圣慧然及兴化存奖三人之语句。大光...是说念佛的人,以信弥陀之一念,即时进入必定之位。此必定之位,即必定成佛之位。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说:人能念是佛...梵语 mūlajāna。又作根本无分别智、如理智、实智、真智。无分别智之一。相对于后得智。乃诸智之根本,以其能契证...事理二禅之一。有漏定是事禅,无漏定即理禅。...亦名:遮不至白衣家差人忏白衣法、忏白衣差人法 子题:八德 济缘记释云:“此因善法比丘讥骂质多居士,佛令罚已往彼...(术语)波罗夷之译名。波罗夷为比丘之重罪,善法为他恶法所胜之义也。俱舍论十五曰:害沙门性,坏灭堕落,立他胜名...(1501~1579)日本临济宗僧。京都人。号谦斋。年十八于天龙寺出家。受幕府之命曾二次出使我国,广结明代文人,以诗...(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必去十万亿之遥的另外一个净土?你不净心,跑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
明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吕玉,老二吕宝,老三吕珍。吕玉家的儿子叫喜儿,六岁那一...问: 请问师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要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净界法师答: 一个初学者你是不能够同时操作理观跟...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的法师、比丘尼的形象。的确,佛教徒虽分出家、在家二众,但以...「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使尚未起信的众生免于...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那么当然初地还有微细的妄想,在唯识...
野蛮人谈虎色变,文明人闻癌色变,一方面因为癌症不以时至事先并无警告,些微的不适又未注意即时治疗,一旦发作便不...
利先《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净《佛祖统纪》 | 下篇:师安《佛祖统纪》 |
【二心展转相缘】 p0038 大毗婆沙论十卷八页云:颇有二心,展转相缘耶?答:有。如有心起,无未来心,卽思惟此...
忍
圆供
迷子
圆琛
济下三评
即时入必定
根本智
理禅
差人忏白衣法
他胜罪
策彦周良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皈依是什么意义

不贪非义之财,终感得一家骨肉团圆
念佛时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四圣谛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