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利受业会稽天华。修法华忏三载。梦亡母谢曰。荷汝忏功已生善道。期满见普贤从空而过。复谒大智律师增受戒法。忽梦律师吐白珠令吞之。尝神游净土。见宝池莲华行树之相。寻诣新城碧沼。修念佛三昧者十年。后入道味山筑庵名一相。越十五年。谓弟子曰。吾见白莲华遍满空中。三日复曰。佛来矣。即书偈曰。吾年九十头雪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奄然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一)印度:印度民族固无史书,然以梵文佛典中文殊师利根本仪轨之王授记品(Rājavyākarana-parivarta),与锡兰佛...五明之一,即明白佛所说的五乘因果妙理。佛法主张万法唯心,心属于内,故叫内明。...亦名:说法二相 子题:止相、行相 行宗记·释持犯方轨:“佛说法有二种:一、 止相 ,二、 行相 。谓息一切恶名止,...比喻信心之澄净,犹水之澄清;又信心之水能涤除疑念之垢,故称信水。[演密钞卷三] p3716...(术语)又略曰共惑。对于自相惑而言。即诸法缘共通之苦,空,无常,无我等相而迷之,执苦为乐,空为有,无常为常,...(物名)律摄云:油谓苣藤蔓菁及木蜜等,并五种脂,如法澄滤。苣藤即胡麻也,蔓菁即芜菁也。其根茎叶,可为菜食,子...指藉由他力而往生净土之一念信心。利他,即他力之意,此指阿弥陀佛之本愿力。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大二六·二三...凡五卷。清代僧鉴传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华峰山位于广东增邑城南四十六公里。昔融老和尚,由江西黄山寺...法相宗所修的观行,从浅至深,共有五重,名五重唯识观。 第一重是遣虚存实,即遣除遍计所执的虚妄计度,而存依他起...【善觉】 p1136 瑜伽八十三卷七页云:言善觉者:谓能善现等觉义故。...(杂名)修天台止观法之行者也。止观之行法有四种,称为四种三昧。...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
明朝,五台山万寿寺方丈志诚法师与三宝弟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规模宏大,独具一格的罗汉殿建设完成,只等化缘铸造...
过去在迦叶佛的时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日精进持戒、诵经、打坐修习禅定;弟弟则勤于向施主们募化,并...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抓住佛号,怎么抓呢?一句佛号念、诵、...
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载,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而精勤无怠,故有下列十种利益: (一)他不折伏,指不为一切邪...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终必别离,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乃是空过一生,不念佛耳。 ...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念处有别相念、总相念。虽然观受是苦,但...问: 我总想管教我父亲的不良习惯:打麻将、饮酒。我觉得父母在精神上对我不关怀,不对我以正确的指导。我是一位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居士: 香港是我第三次来,以前来一次只是逗留一下,马上就走了。本...
宗利《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思照《佛祖统纪》 | 下篇:齐玉《佛祖统纪》 |
(术语)喝为张口出叱叱之声也。禅家祖师为提撕人而用之。六祖门下二世法嗣,马祖道一,尝于其弟子百丈参之之时,振...
佛教史书
内明
佛说法有二种
信水
共相惑
油
利他一心
华峰山志
五重唯识
善觉
止观行者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五台山故事:掉队的罗汉哪去了

福慧双修的重要

念佛要有韵调

于诸梵行念念精勤无怠,能得十种利益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