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真。永兴人。讲起信论法界观。常于中夜轮结无量寿佛往生秘密印。至天将晓自觉身登净土。举目见佛。自俯伏像前。念曰。四十八愿能度我者。乃持香华入殿供养。就座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想取蕴】 p1229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想取蕴?答:若想、有漏,随顺诸取;于此诸想、若过去,若未来,若...(譬喻)人生如禾谷,乍生乍获,转转不巳,谓为生死之田地,三界流转之地也。寄归传二曰:控制生田。...亦名:袈裟脱着法式 子题:比丘畜二副三衣、三衣并有入聚落衣及园中衣、园中衣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若着脱...(杂名)Ārāma,又曰阿罗弥,阿蓝么,阿罗,译为园。玄音应义二曰:阿蓝磨者,园也。翻梵语九曰:阿罗弥者,园。...行事钞·沙弥别行篇:“五分,若罚沙弥,先语其师;师亦不应非法助沙弥。若治罚,应作种种苦使,扫地除粪,琏石治阶...凡二卷。属于净土曼荼罗之绘卷。藏于日本镰仓光明寺。系描写奈良时代所制作当麻曼荼罗之因缘故事的绘图。所描绘之内...指皈依自己色身内,自性具足之法身、报身、化身等三身佛。六祖坛经(大四八·三五四中):“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术语)因明喻法十过之一。因喻不成就因义之过也。如谓声为常(宗法),所作故(因法),如虚空(同喻),虚空之因...(术语)三明与六通。阿罗汉所具之德也。观无量寿经曰: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经名)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有优婆塞先事外道,后奉佛戒,死去十日复生,说冥中所见之事,以化一家,使皆见佛得...指微细柔滑之触境。多用于指男女美好之色相,与“细色”同义。又与十二因缘中第六之“触”同义,皆指引起官能上微细...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问: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大安法师答: 三皈依是我们学佛的第一个步骤: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界常住的佛...
佛就跟普广菩萨说:你若见有人读这个《地藏经》,乃至于很短暂、一念赞叹《地藏经》,或者见《地藏经》很恭敬,你要...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念佛所念的到底是不是佛,因为每个人念佛的动机不一样,念佛的时候心的焦点也不一样,嘴里好...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究竟有何利益。 方海权答: 戒杀、放生、持素是学习慈悲心的...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是叫契经。 契经,本来经的解释也就叫契经,那么这个地方又叫...一位风水名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许多人都成了富贵。但他自己的儿孙们都不富裕,也没有一个当官...
古人说:你上路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区打转,一辈子就在市区打转。如果修行上路了,虽然我这个...
守真《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绍岩《佛祖统纪》 | 下篇:晤恩《佛祖统纪》 |
(名数)一,色识住。二,受识住。三,想识住。四,行识住。即以有漏自身中之四蕴为体。此四蕴是识所依也,是识所著...
想取蕴
生田
三衣脱着法式
阿罗磨
沙弥之责罚与同利
当麻曼荼罗绘卷
一体三身自性佛
能立法不成
三明六通
弟子死复生经
细滑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念地藏经的功德,一点都不会丧失

自己所念的佛到底是不是佛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行善才能得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