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入泰山行普贤忏三年。感大士现身。晚岁入藏室陈意随手取卷得弥陀经。乃日夜诵咏。至三七日睹流离地上佛及二大士现身其前。僖宗闻其事。诏入内赐号常精进菩萨。封开国公。后一年流离地复现。即日右胁而终。异香旬日不散。肉体不坏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名数)四分律云:具七法,方成亲友:一,难作能成。二,难与能与。三,难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变异相】 p1465 集论四卷三页云:何等变异相?谓诸行异异生,由不相似相续转故。...(?~607)隋代僧。西河介休(山西)人,俗姓宋。曾与兄本济同入三阶教祖信行门下,尽得其学,并制定三阶教仪规,...(譬喻)婆沙论。三兽渡河。兔浮水上。马及一半。象穷底。喻菩萨缘觉声闻。所得有浅深也。...指因移果易、前变后易之意。为变易生死之略称。天台宗以无色形之胜劣,寿期之短长,但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之...坐姿之佛像。坐像大多表示入定、说法、降魔成道等相。佛像之坐法中,最常用者为结跏趺坐、半跏坐,前者用于佛像,后...(术语)了知照见诸法实相理之佛智慧也,是为二智中一切种智之用,故就智体而云知。又为五眼中佛眼之用,故就眼而云...意即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言极乐净土虽离此西去十万亿佛土,然由法味观念上观之,则去此座不远。观无量寿经(大一二·...(术语)十二入之一。新作法处。意识所缘之境也。...【无释】 p1042 集异门论十卷七页云:无释者:谓所说语,无解释。...(譬喻)路傍系驴马之木杭。譬言心非贵重之物,非可保重,而为其所紧缚。碧岩第一则着语曰:是甚系驴橛!...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在佛教表面的外衣都剥落殆尽,那么,其结果,必昭然显露出佛法...
自性迷就叫众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众生,也是自性的一种迷,你觉悟了就等于度脱了。自性是佛道,你觉悟了的...
有一个禅师──他晚上去禅堂参禅之后,当他要回寮房,走楼梯的时候,不小心啊,踩到一个东西他说:糟糕了!踩到青蛙...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
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吃不饱,有得吃但是吃不饱。一直到八...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开示,为比丘说船筏之譬喻,告诉大众要用心思惟,谨记在心,比丘们皆恭敬受教。 ...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是如此。 借宿,我们自然会想到:此处...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或者说话也好、做事也好,证明你的罪业就消失了。愈多人轻贱...
大行《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僧藏《佛祖统纪》 | 下篇:惟恭《佛祖统纪》 |
(公案)碧岩十二则曰:有僧问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示禅之大道于言句不拘泥也。...
亲友七法
变异相
善智
三兽渡河
变易
坐像
佛知见
去此不远
法入
无释
系驴橛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略论观心工夫

发心宜事理圆融

从你的妄想中跳脱出来

信愿不真的四类净业行人

界诠法师的学佛出家因缘
船筏譬喻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