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弘。南适交趾诵观经不记数。于山崦聚薪焚身。得舍利数百。人见弘身金色乘金鹿向西去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愁叹苦懮扰恼】 p1244 法蕴足论十卷三十一页云:云何发生愁叹苦懮扰恼?谓有一类、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师友死故,或...【静虑无色建立四种】 p1379 显扬二卷三页云:建立者:此复四种。一、建立近分,二、建立根本,三、建立定,四、建...(人名)Bhāskaravarman,国王名。译曰日胄。见西域记十。...指人之身体。人体每有待于食物、衣服等之资养而生存,故称有待。摩诃止观卷四上(大四六·三六上):“有待之身,必...亦名:谏将被罚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有将被罚者,众主比丘依律告云:‘众僧可畏,具知三藏,有大势力,道俗钦...指完成剃度而未列入等级之一般僧侣。与“凡僧”同义。又未嗣法之僧亦称平僧。[莹山清规卷上月中行事](参阅“凡僧...为婆罗门所用庄严具之一种。据毗奈耶杂事卷一载,六群比丘执钵入城乞食时,见婆罗门身着梵线乞食者,多得美味,遂有...(名数)璎珞本业经上说:一习种性,十住也,与前同。二性种性,十行也,与前同。三道种性,十回向也,与前同。四圣...【瞋行补特伽罗】 p1322 瑜伽二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瞋行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可憎事,可瞋恚事,所缘境...(名数)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也。又云四恶道。...(天名)司音乐之天。为福德之神。或作美音天,妙音天。即乾闼婆之类。后与吉祥天混而为一,遂至以为福德之神。胎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印光大师校印版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复告诸菩萨大众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随...
【原文】 灵峰之劝人夜礼观音,不可死执,便谓定须夜礼。不过以夜静心净,最易见效。 不使人知,亦不可执,乃治好名...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都是谈不上的,一定要信。但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学佛人的信心很...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寺亦有寺训,今以四字作为寺训...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
原文: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着于唯究自心,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西方也。 古人如圆观,知...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现在有大德,某大德公然提出来,跟他弟子讲说 :小...
昙弘《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昙鉴《佛祖统纪》 | 下篇:慧进《佛祖统纪》 |
【波斯匿】 或名不黎先尼,此云和悦。西域记云:正名钵逻斯那恃多,唐言胜军。仁王经云: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
愁叹苦懮扰恼
静虑无色建立四种
婆塞羯罗伐摩
有待
众主谏将被罚
平僧
梵线
六种性
瞋行补特伽罗
四恶趣
辨才天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蕅益大师为何劝人夜礼观音
怎样保护学佛人的信心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
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