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志因。赐号普照。少学天台之道修净土行。五十年法服未尝去体。尝因寇扰入山避乱。唯携触服。方欲登圊。寇已逼近。师易衣石上从容洗漱。寇不敢犯。识者叹仰。谓之游行无畏。其斯人乎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术语)藏教俱修析空观而证偏真之理,此有四门:一有门,有部宗(旧曰毗昙宗)是也,以立三世实有法体恒有故也。二...(术语)忿恨之心结而不解也。长阿含经十三曰:喜恼他人,令生忿结。菩萨本行经中曰:人起瞋恚,忿结不解。...亦名:失受法 子题:决意弃舍失受、舍戒失受、舍命失受、任运失受、转变失受、遇缘触失受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明...欢喜涅槃寂灭的种性,如声闻、缘觉乘之行人是。...(行事)于宫中讲经文也。支那古代已行之。如东晋之竺潜于元帝太兴元年在内殿讲经是也。...【缘起】 p1298 此有九门分别。颂曰:体、门、义、差别,次第、难、释词,缘性、分别缘,摄诸经为后。如瑜伽九卷十...【两舌】 即于两者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之和合者,称为两舌。又作离间语、两舌语。为十恶业之一。...梵名 Megha。意译为云、能降伏。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三善知识之一。为一良医,住于自在国咒药城,以其能施法雨润益众生...(术语)密教就有相无相有浅略深秘之二释。言其浅略之义,则凡夫所知色心之诸法,事相显了,心前现行,易了易知,谓...乃结集大毗婆沙论之五百罗汉之前身。依大唐西域记卷二载,此五百罗汉之前身为五百蝙蝠,居于树中,后此树燃于火,其...子题:毗尼法、令正法久住 含注戒本·皈敬偈:“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含注戒本卷上·一·三) 戒本疏·释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红花两朵插牛头,辛丑新春应属牛。 祝你今春耕种好,风调雨顺庆丰收。 丰子恺的这幅《庆丰收》,画中的小牛憨态可掬...平日为人在懂得缩小自己, 时时谦虚,以礼待人,则所行无碍。 佛陀在时世,僧团中有一位比丘经常炫耀自己的贵族身分...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果,走近一看,原来他对着一堆白骨在礼拜。修行人问说: 这个...观音菩萨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可有时为什么不灵验呢? 世间贫穷的原因 《解深密经》云:观自在菩萨白佛言...
汝既发心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谓以大菩提心,俾若自若他,同得沐佛慈光,生佛净土也。所有三皈,五戒,十善之...业缘有别 随着个人的业缘与见地,每个人念佛的境界几乎都不一样。同样一句阿弥陀佛,十个人念的境界皆不相同。并非...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午吉祥。 这次呢我们因缘殊胜,在普陀名山这样的道场,来成就...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一段: 此中谨恭录《成唯识论》卷首之造论因缘,以明唯识教学...
法师志因《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元颖《佛祖统纪》 | 下篇:四祖顗禅师《佛祖统纪》 |
(名数)又曰三空。亦曰三三昧。具名三解脱门:一空解脱,二无相解脱,三无愿解脱。三种之禅定也。...
藏教四门
忿结
食失受法
寂种
宫讲
缘起
两舌
弥伽
有相无相
五百蝙蝠
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丰子恺的牛画
除虎记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向菩萨求财不灵验的原因

学佛人须以躬行实践为事
心净国土净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