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仁岳。霅川姜氏。自号潜夫。闻法智南湖之化。往依为学。至水月桥。掷笠水中曰。吾所学不成。不复过此桥。法智器之。居以东厦白昼焚膏专事紬绎。乡书至。悉投帐阁未尝启视。因出境分卫乘舟水行。偃卧舒足豁然自得。若拓虚空。樯为之折。每请益函文。撷大屧关大钥。众望风畏之。时昭师略光明玄。不用观心。师辅四明撰问疑书以征之。四明制妙宗并消伏三用润师作指瑕以为难。师述止疑抉膜以正之。四明谈别理随缘。齐师作指滥以为非。师作十难以扶之。所以赞四明为有力。后复与十同志修请观音三昧。因疾有闲。宴坐静室恍如梦觉。自谓向之所学皆非。乃述三身寿量解以难妙宗。道既不合。遂还浙阳灵山。蒙慈云摄以法裔。四明乃加十三料简以斥之。师复上十谏雪谤。往复不已(详见四明本纪)会昭庆有请慈云。为诗以送之。学徒从往者半。云弗之止。既迁石壁。复徙灵芝。时法智已归寂。师临众自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有仁行人。自永嘉请居净社。一住十年。大弘法化。以年老还乡。霅守请主祥符。观察使刘从广为奏。命服枢密使胡宿。为请净觉之号。晚年专修净业然三指以供佛。持律至严不以事易节。创隐沦堂休室以为燕居。治平元年春。谓门人曰。我翌日午刻当行。果留偈安坐而亡。时三月二十五日也。塔全身于何山之西隅。嗣法者梵慈乃仁辈。皆能表表模范一世。师于楞严用意尤至。会诸说为会解十卷。熏闻记五卷(释自造会解)。楞严文句三卷。张五重玄义。则有楞严说题。明修证深旨。则有楞严忏仪。复于咒章调节声曲以为讽演之法。所著金刚般若疏二卷。发轸钞五卷(释自造金刚疏)弥陀经疏二卷。指归记二卷(释自造弥陀经疏)文心解二卷(释不二门)杂录名义十二卷。义学杂编六卷。如意轮课法。涅槃礼赞文。罗汉礼赞文。南山礼赞文。施食须知。毗昙七贤七圣图。起信梨邪生法图。各一卷。禅门枢要。净名精英。大论枢节大论文。苕溪讲外集。窗案记。诸子杂言史髓议净觉者。当以此意亮之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名数)阿赖耶识,以自种子为因缘,变现根尘器界等相,此依共业不共业之所感,有共相不共相二种。共相者,谓多人同...【静虑波罗蜜多有十清净】 p1380 瑜伽七十五卷六页云:复次静虑波罗蜜多,有十清净。一、清净清净,二、无漏清净,...【所作成办所缘境事】 p0744 瑜伽二十六卷十五页云:云何所作成办?谓修观行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若修、若习...复次一切菩提分法无有差别,皆由五门而得建立,谓所缘故自体故助伴故修习故修果故,如初四念住有五门,所余菩提分法...(术语)法性者涅槃之异名,故取涅槃之四德常乐我净,谓之法性常乐。...三藏法数引请观音经疏云:转五蕴成五分法身。蕴,即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唐末曹洞宗僧。生卒年不详。为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之法嗣,住於越州(浙江),以“乾峰一路”之公案与“乾峰二光三病...亦名:出家弟子忧道不忧贫 子题:义食坊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今俗中有 义食坊 ,犹足供一切,自旦至夕,行人往反...凡五卷。元代祥迈撰。又称至元辩伪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祥迈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撰著本书,以驳斥道教...【理】 指道理。即一切事物之存在、变化所准据之法则。此可分成四种: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又...(术语)观行五品之第四。修正观之外兼行布施等六度之位。...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我们很多同修都喜欢给人讲说佛法,宣传佛法,介绍佛法。这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我们在解说的时候一定注意避免不净说...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你不能让你的心不动,你做不到。因为你已经动了,这个刹车刹不...散漫可以分为头脑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头脑的散漫就是没有组织力、没有计划,说得好听叫做随缘,说得不好听就是没...
《无量寿经》里法藏菩萨忽然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思路,法藏菩萨说: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如来慈悲,讲述十方诸佛...问: 师父慈悲,学人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严持四重戒的杀盗淫妄。这个杀戒包不包括我们平常吃的这个肉食。谢谢师父...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生缘慈,即慈心不杀,保护生物多样的完整性,不去杀害其它的...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先看犯了罪以后有什么后果。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弃恶从善,即可成佛。 其实,这句话中的屠刀,也并不...
法师仁岳《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文节《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子仿《佛祖统纪》 |
五乘之一。修行十善,乘之而生于欲界六天,若能加修禅定,便能乘之而生于色界无色界诸天,总名为天乘。...
四变
静虑波罗蜜多有十清净
所作成办所缘境事
四念住
法性常乐
转蕴成身
乾峰
出家道众如法通食
辩伪录
理
兼行六度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五种不净的说法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断烦恼
圣严法师《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净土法门的特点从法藏菩萨的时候就开始了
杀戒包括我们平常吃的肉食吗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