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处谦。永嘉潘氏。母感梦见瑞云入怀娠。三年而生。九岁依常宁契能出家。章圣在御覃恩得度(真宗祥符元年。封泰山。诏天下寺观。各度一人)即往学于天竺。慈云异之曰。是能栋梁吾道者。复谒神照。大明圆顿之旨。然三指供佛祖祈妙悟。未几擢居第一座。神照以止观一帙授之曰。汝当建大法幢。恨吾不之见耳。既而言归乡邑。继能师之席。迁慈云妙果赤城。讲道益振。少师李端悫。请主白莲。北海郡王为请神悟之号。丞相王安石。与一时朝贤竞为歌诗。以赞其德。郡大旱。要师祈雨。师至龙湫语曰。汝受智者大师付嘱。遇旱当施甘泽。何不忆耶。忽大风黑云从湫起。骤雨如注。阅十七年。将归永嘉。郡侯士庶固留演教。乃于巾子山慧林精舍讲小般若。后时杭师祖无择。以宝阁请。赵献以净住请。内翰杨绘以南屏请。紫微陈舍人以天竺请。十坐道场。阅四十年。讲唱不倦。登门三千人。禀法者三十人。熙宁乙卯四月丙寅。晨兴沐浴更衣。集众讽普贤行法阿弥陀经。乃曰。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即入定寂然。塔全身于南屏之右。弟子良弼请无为扬杰铭其塔云。师尝解十不二门。题曰显妙。于色心不二云。分色心者。不二而二。妄之境也。其体一者。二即不二。妙之门也。故以总别断尽十门二不二相。使粗妙昭然门旨不壅。是知境妙不二之门。在乎一念色心。得此之门。宝乘即乘。道场可到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韦陀,梵名 Veda。又作皮陀、毗陀、吠陀,意译作智论、明论。印度古代二十种外道之一。据外道小乘涅槃论所载,此一...梵名 Suvarnaprabhāsottama-sūtra。与法华经、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之三部经。若诵读此经,国家皆可获得四天王之守...于鸣钟时,最初一声与最后一声称为触钟。禅林象器笺呗器门:“凡鸣钟法,其起、止一声,名触钟。”[百丈清规抄卷八...凡二卷。清代神穆德撰,义庵续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潭柘山位于北平西约四十六公里,为西山之脉。古有龙...(职位)副寺之旧称。司寺内之出纳者。百丈清规副寺条曰:副寺者,古规曰库头。今诸寺称柜头,北方称财帛,其实皆此...禅林用语。又作拨草参玄。谓拨除无明之荒草,瞻望佛祖之玄风。即截断妄想,参究玄妙处之意。又指跋涉险路,瞻仰善知...子题:墼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言看是知是;若断干枯草木;若于生草木上曳材曳竹,正篱障;若拨墼石,若...又作狮子卧法。谓比丘之卧法如狮子;即两足相叠,右胁而卧。相当于吉祥卧、吉祥睡。中阿含卷八侍者经(大一·四七三...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全称“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术语)他人不与而自取即偷盗。五戒中第二戒也。智度论十三曰: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根身即六根身体,为众生的正报;器界又名器世间,即国土器物等,为众生的依报。...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问】:有一部经叫《般舟三昧经》,尼众能不能行般舟三昧? 【答】:不论是谁都可以。修行不分比丘跟比丘尼,僧众...问:天还没亮,寺院就打板了,必须这么早起床吗? 云乡法师答:是的。早起床,这是佛陀的教导。佛陀在《遗教经》上...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逆天悖理,损人利己等恶念,不许起。起,则立刻生惭愧忏悔之心...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几句话。这次特别感恩上宏下海法师慈悲,到这边给我们同修带...
净业行人的愿往生心,乃浊世淤泥中伸展出的正觉莲华,洁净希有。非大智大勇,难以具足如此愿心。这种愿心具化为厌离...久远以前,有五位沙门在波罗奈国的深山中隐居修行。这座山地处偏僻,离城有四、五十里之远,比丘们每天到城里乞食,...刚才,来了位中年人。一进门,他就对我说:前几天,差点自杀掉。我故意问:后来怎又没自杀呢?他说:公司还有许多事...
法师处谦《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处咸《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有严《佛祖统纪》 |
(术语)九食之一。修行之人忆念所得之善法而不忘,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如世间之食资益自身,是名念食。...
韦陀论师
金光明经
触钟
潭柘山岫云寺志
库头
拨草瞻风
坏生种戒开缘
师子卧法
补陀落海会轨
不与取
根身器界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梦参老和尚:般舟三昧的问答
佛门礼仪简要问答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