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梵臻(初名有臻真宗特改)钱唐人。具戒之后。即问道四明。见法智最为晚暮。闻讲妙玄文句大有启发。及还乡邑。以不亲授止观为之恨。乃焚香礼像。阅读二十过。以表师承。皇祐三年初居上竺。明年有旨迁金山。熙宁五年。杭守吴侍读闻师名以南屏兴教延之。每当讲次。综括名理贯穿始终。举一义则众义洽然。穷一文则诸文允会。当时强记者。因集以成类。初集类之作。由法智讲授散引诸文。有仁首座者。录为五类。既而净觉增其二。括苍聪师加其三。佛慧才师重检诸文节为十类。四明吉师随诸部帙各为诠次。广智见之曰。类集之行得失相半。得在知其纲要。失在昧其起尽。暨师兴教之席。群峰泰初。诠为高座绪余。超果会贤。别立悬叙消文。一一文下开示来意正释观心。号为南屏一家(天竺韶师曰。碎割法身讹误后学去也。樝庵书与无相昕。力勉勿传。有醍醐化糟粕法藏变鬼火之语)吴公当休沐必往听法垂绅正笏立于阃外。师未登座终不入。师夜赴请。见妇人在前。问之则曰。妾有哀恳请师到家。师从之至其门。见数人拽此妇置床上。举大刀斫之如泥沙。少时复活。泣曰。妾生前善切脍。今受此报。欲求济度故敢仰屈。师为授戒遂不复见。每与净觉辨论教门。陈辞有司。乞筑高台竖赤幡。放西竺圣师与外道捔胜义堕者断首截舌悬之幡上。郡侯睹师法战之锐。就辞解之曰。行文制作臻不及岳。强记博闻岳不及臻。师虽自此弭兵。闻者莫不凛凛。东坡初来杭与师最厚。后为郡而师已逝。见其行状曰。此文虽工。未道此老大过人处。吾尝与语。凡经史群籍有遗忘。即应声诵之。崇宁中。谥实相法师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一)梵名 Gunaprabha。音译瞿拏钵剌婆。北印度钵伐多国人。据大唐西域记卷四秣底补罗国条载,师英杰而弘敏,博物强...(一)位于陕西西安城南。又称大慈恩寺。本为隋代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高宗为皇太子,为其母文德皇后荐福...指教迹。即佛陀教化众生之遗迹。[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之二] p1326...【七灭诤事】 p0059 瑜伽九十九卷二十二页云:有诸同梵行者,举余同梵行者所犯众罪,卽于现前,四目相对,而以...(物名)贝多罗之牒册,言经典也。大周三藏圣教序曰:穷贝牒之遗文。...(物名)又作犍槌,干槌。集韵曰:椎,传追切,音追,通作槌。...(经名)瑜祇经之具名。一卷,唐金刚智译。如胎藏界之苏悉地经。此经说金刚界之苏悉地法。...【阿伽】 此云水。释名云:水,准也,准平物也。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明八功德水: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末笯曷利他】 西域记云:唐言如意。即婆沙论师。...(术语)谦退云恭,推尊其德云敬。法华经嘉祥疏二曰: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释氏要览中曰:四分律云:汝等比...(术语)真言上下所增加之紧要语句也。随于法,各有差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巧愿防非,离过成德,名为清净。 巧愿,是善巧的愿。这个很重要,对于十信位的菩萨来说,他们怎么去修行呢? 就是通...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是走人天的道路;解脱乘呢,解脱身心烦恼,走那个出离世间的道...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
在净土宗这一块,它偏重在空观的智慧。对于利他这一块,相对于藏传佛教这种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转世的不同。你看藏传...1、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
众生依善恶业而来,命运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称作业力,世俗人则称作运气。业力是说我们这辈子所受的果,是由过去生中...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
时不时听病友说:医生,我这个病就是靠念经才慢慢好起来的。或许有医生会毫不客气地说:你不要吃药,光念经看看能好...
法师梵臻《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本如《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则全《佛祖统纪》 |
(术语)Samaya,三昧耶之义甚多,时(一时佛在),会(大曾经),宗(显宗论),平等,誓愿,惊觉,除垢障也。秘藏...
德光
慈恩寺
化迹
七灭诤事
贝牒
犍椎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经
阿伽
末笯曷利他
恭敬
增加句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善用其心,清净行为

学佛的三个阶段

在十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会加倍

毁谤某一个法门,其实是障碍你自己
10个生存之道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欲望不可无休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