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元宗。永嘉吴氏。游学至江陵。谒左溪禀受禅要。后于紫金山专修禅观。初是山中多虎自师卜居。绝不见迹。一日学徒盛集。忽一老人趋拜座前。自言弟子乃虎。在此噬人多矣。因师开化得脱业躯。今将生天上特来报谢。言讫不见。大历二年。端坐示灭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依报和正报。世间国土房屋器具等,为身之所依,叫做依报;众生五蕴假合之身,乃过去造业之所感,叫做正报。...(术语)真言之边际,即至极之义,空平等之真性也。仁王经上曰: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非初发处】 p0715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二页云:非初发处者:谓已趣入补特伽罗,现成熟时,常不舍离诸佛菩萨,诸...(杂语)七倍于极微者。...(仪式)大日经疏十三说十二合掌。...(书名)日本续藏经中,载名为释疑之著作颇多。有日本圆澄疑问唐广修决答者。有日本圆澄疑问唐维蠲决答者。有日本义...(流派)Mahiśāsakaḥ,小乘十八部中,化地部也。...凡四卷。日僧圆仁撰。又称入唐求法巡礼记、入唐巡礼记、五台山巡礼记,或简称巡礼记。为圆仁在唐之见闻记。承和五年...亦名:误作吉罗犯相、误作吉罗犯相 子题:真出家人无时忘念、误心迷忘有二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明误作。先出其相...(术语)谓法之系属于色界者。如梵天之法为色界之所属。智度论十一曰:檀有三种: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不系。...(885~958)五代僧。余杭(浙江余杭)人,俗姓鲁。七岁出家,初依明州希觉攻毗尼。后投长庆慧棱学禅法,久之不契。...(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但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的确是有所不同。他们...
问: 学佛的人是否可以练气功? 大安法师答: 学佛的人不应该去练气功。何以故?如果你是学佛的。我们并不否定世间...《涅槃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问: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时常被人引用,请师父为我们说明它的精义。 师:凡是读过《...问: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家庭的烦恼我是越挣扎却越深呢? 慧广法师答: 家庭当中,除了...问: 印光大师言: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知灵觉,你能下意识地想想,我是谁?怎么会在这儿?我以谁的角...问: 能否开示自净其意的意义。 中台禅寺答: 自净其意出自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禅师元宗《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禅师大义《佛祖统纪》 | 下篇:禅师普门《佛祖统纪》 |
为法华文句卷五、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所举,以日、月、星、萤等四光,依次比喻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四乘之智慧。即...
依正
真际
非初发处
微
十二合掌
释疑
摩醯奢娑迦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突吉罗罪误心犯相
色界系
文益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三种因果业障的报应规律
圣严法师《本来无一物》
如何处理家庭里面的烦恼
恶人念佛一定往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