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法盛。初于玉泉见智者。禀受法要。旦夜不离禅定。后亲受观心论深悟玄旨。智者既往。乃于玉泉大敷教化。唐初入京师每说法。口出光明。四众戴仰。同于真佛。朝廷尊其道。赐号悟真禅师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谓在三聚净戒中,每一戒都互具互融,就以杀生戒来说,远离杀生的恶行就是摄律仪,为增长慈悲心,就是摄善法,为保护...(经名)又名私诃昧经。一卷,吴支谦译。佛在竹园答长者子私呵昧之问:说菩萨之法。...四无碍之一。谓知诸法之义,了了通达而无滞碍。大乘义章卷十一(大四四·六九一下):“知义无滞,名义无碍。” p5...(公案)巴陵,谓岳州颢鉴禅师也。碧严第十三则评唱曰:师,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下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禅林五侍者之一。又称侍药。汤药,指汤果、药石。即侍候方丈饭食汤药之职称。据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两序章西序头首侍者...指金刚界大法、胎藏界大法与苏悉地大法而言。为日本台密特有之说法。东密依金刚顶经与大日经,仅说金刚界与胎藏界两...(一)梵语 sad-vidha-niyati-pāta。又作六种决定、六事决定。乃菩萨依修六波罗蜜之力量所获得之六种功德。即:(一)...行于印度、西域等地通俗敬仪之一。即左右两膝交互跪地致敬。印度之习俗一般以左膝着地,佛教则以右膝着地,经中亦常...Tianhaizang 由德川家光发起,日本僧正天海主持,于1637~1648年在东睿山宽永寺雕造(一说为完成于1651年),又...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举出应予布施之四种对象,即:(一)有苦者,谓贫穷者、乞丐、盲聋残疾、无依倚者等类,宜施之。...又作五重唯识观。法相宗以诸法均由观识转变而来,持此观法,将唯识体之浅深粗细次第分为五重,此即五重唯识观。又见...维摩诘所说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
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我们的色身,我们的色身是地水火风这四大所构成的。地水火风的...
唐代相州(今河北邯郸)人源乾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两度担任宰相。据说,其葬父之地是可出宰相的风水宝地,而这宝...二十世纪的现在,杀人利器发达的今日,来提倡修行净土,正合着何处桃源好避秦观念的人们,虽日厌世,谁说不宜?!况...今天我接受新闻的采访,记者问我:「人的贪心从那里来?人的贪心对我们的世界、社会有什么不好?因为贪,所以才会努...
这里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然后时间的车轮就推动着我们一天天成长。我们读书...
雪斋禅师去拜访藏门禅师。要告辞时,藏门送他到门外。 藏门指着庭院里的一块石头,问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且...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无冲突一节,如今不说冲突与不冲突,试问自己疑他做甚么?若疑...
禅师法盛《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禅师德抱《佛祖统纪》 | 下篇:禅师法论《佛祖统纪》 |
【大圆镜智有二种用】 p0245 佛地经论四卷十八页云:此中意说大圆镜智相应净识,有二种用。一、因缘用。谓净识中具...
三聚圆戒
菩萨道树经
义无碍
巴陵三转语
汤药侍者
三部大法
六决定
互跪
天海藏
四种所施
五重唯识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实际修行过程中间要防止四种病

以无我的智慧观察正报身心

宝地谁人有福得而居之
《维摩诘经》的净土观及修行方式
圣严法师:没有自我私心的贪

人生的真正价值

心中的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