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念真理及佛体,是曰观念。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物名)所谓业镜是也。在阎魔厅罪人一生恶业之事实悉现前令当人见之。此净玻璃镜之名,出于伪造之十王经,不足取。...入住于世以持续佛法之三宝。为三种三宝之一,六种三宝之一。一般以佛之塑像、画像为住持之佛宝,黄卷赤轴之三藏经典...【恒相续风】 p0883 瑜伽三卷三页云:恒相续者:谓于彼彼聚,有恒旋转风。 二解 如风有二种中说。...(术语)称赞唯佛一乘超出于二乘三乘之出世间而言。五教章上曰:四衢别授大白牛车者,此在出世上,故是出出世一乘法...指宿泊处。即宾客或新任命之住持休息处所。又请升座斋僧时,于山门外所设之小休憩处,亦称安下处。据敕修百丈清规卷...(名数)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杂名)如蛇等。瑜伽论八十三曰:无足有情者如蛇等,二足有情者谓人等,四足有情者如牛等,多足有情者如百足等。...(术语)诸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者,诸佛平等。其报身依因位之愿行,其化身依所化之机缘,种种不同。今示弥陀报化二...凡十二卷。宋代知礼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记、光明文句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梵语 parikalpita-svabhāva。乃唯识宗所立三性之一。又称遍计所执相、分别性、分别相、妄计自性、妄分别性。略称遍...【彼领受开示相】 p0800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三页云:彼领受开示相者:谓卽于彼,以解脱智,而领受之;及广为他宣...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问: 往生时,为什么只看见莲花,不见阿弥陀佛来也要赶紧走,这样走能确定到极乐世界吗? 大安法师答: 实际上,我...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了解念头以后,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后...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于一旁, 由于身材过于肥胖,短短的路程就满身大汗且气喘如牛...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得好报? 师父说:因果错综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生,如果...问: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仁清法师答: 首先,只要是佛经,只要是没被别人改过的经书都是利益一切众生...
宗喀巴大师说,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们刚开始学佛第一件事就是听闻佛法,建立整个修学的正见,在禅宗叫作认清路...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火烧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自己心里以为:好了!我的工夫把...
观念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观照(二) | 下篇:观行 |
尼夜耶,梵名 Nyāyika,意译为正理、因论、因明、因明处。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又称那耶修摩派、若耶须摩派(梵 Bā...
净玻璃镜
住持三宝
恒相续风
出出世一乘法
安下处
难易二道
无足
阿弥陀报化异
金光明经文句记
遍计所执性
彼领受开示相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往生时为何只见莲花不见佛
了解自己的念头
波斯匿王减肥记

善恶因果,错综复杂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学佛首要就是听闻佛法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