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来戒定慧三学,总称三无漏学。此三无漏学,为如来立教之大要。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而皆称为无漏学者。若依此而修学,必断见思烦恼,而证无漏圣果也。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婆诃迦罗】 大论云:赤华树。...(术语)Śramaṇa,又作室罗摩拏。...(物名)又曰人头幢。大日经所云檀荼印也。...位于福建福州东郊、闽江北岸。山势绵延十七公里,岭上有巨石,其形如鼓,故称鼓山。山由数峰组成,其最高者称大顶峰...(杂语)苏达卢山之巅。旧称曰须弥山。...【业为增上法】 p1220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业为增上法云何?谓有为法、以业为增上。...【天眼天耳依何引发】 p0370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六卷八页云:诸有此生眼不见色,彼依何法,引发天眼耶?乃至广说。...Buhai 佛教戒律和行持的一个原则。原意为不杀生或不伤害,即对一切有生命的物类不加伤害。不害一词最早见于印度...【损减邪执】 p1252 显扬十六卷三页云:损减邪执者:谓执诸法一切相无。...依顺受戒作法,发动善性身口而生之别解脱律仪无表色,有八种之别,即:(一)苾刍律仪无表色,乃依比丘受具足戒而发者...为密教修法之一。系于两军交兵之际,用以向毗沙门天王祈求战胜之法。昔时唐代遭逢外寇,据传即修此法,遂降伏敌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详审。若所作粗犷,则气息随粗,以气...佛陀成道前是释迦族王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满八岁即开始学习,教授太子的是两位在当时极负名望的老师,一位叫...
我想每一位学佛的人,最初走入佛教,一定要有一个定位,就是要知道我们身在何方,同时也要知道心归何处。所以说在人...
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简单讲几句话,因为待会不能过午,十二点之前要吃饭,尊重佛制。 我们今天受了三皈五戒,跟...
十方财神中的财神之王多宝如来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所以在人类所居世界的遥远的东方,除了药...
要常常好运气,须自心觉悟。明白深解人世间之理,以及应如何应对。这是智慧经验和阅历。 好运气常随,不学无术之人...《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第十卷阿阇世王受记品记载: 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 一、对于自己的丈夫、...
我当内科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天,在医院爬楼梯看见一位气质很高雅的中年女人,但是她整个人失魂落魄的,走路摇摇晃...
三无漏学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三师七证 | 下篇:一切行 |
依诸有情可成诸法分位假立三种成就。 一、种子成就 若所有染污法诸无记法生得善法不由功用而现行者,染法未为...
婆诃迦罗
室啰末拏
檀荼幢
鼓山
苏巅
业为增上法
天眼天耳依何引发
不害(ahimsa)
损减邪执
八种别解脱律仪无表色
胜军毗沙门法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初习禅应如何调身
真正的拥有

佛法宇宙观之四土

净界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佛门里的四尊大财神

要常常好运气,须自心觉悟
佛说人在临终时投胎到哪一道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