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惑业,若逆溯其源,无不归纳于无明。盖一切惑业,因果循环,不外惑业苦三道。苦由业,业由惑,惑由苦,苦又由业。反之惑生业,业生苦,苦又生惑,惑又生业,如是三道循环无端,然总不外于着,何以有着?为有迷故。何以有迷?为无明故。故此一切惑业,縻不归纳于无明也。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梵语 nānā-dhātu-jāna-bala。又作是性力、知性智力。如来十力之一。即如来如实了知众生之本性、素质、行为等种...(杂语)不多求曰少欲。得少而不懊恼曰知足。无量寿经上曰: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法华经劝发品...(异类)又作摩伽罗,摩迦罗Makara,译曰鲸鱼,巨鳌。玄应音义一曰:摩伽罗鱼,亦言摩竭鱼,正言摩迦罗鱼,此云鲸鱼...行,躬行;履,践履。即指日常之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以至喝茶吃饭、屙屎送尿等一切行为进退。丛林于二月九日、八月...乃指三界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合计为八十一品惑。三界总有九地,即欲界、四禅、四无色。其中欲界具有四种修(思)惑(...全一卷。唐代智通译。又称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清净观世音普贤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观世音菩萨...(术语)观人与法为空所显之真理。...(譬喻)恩爱害道如毒药。为恩爱所系缚,而妨害佛道修行也。智度论十五曰:为邪见箭爱毒涂。...(术语)亦曰一门即普门。言通一法则达一切法之道理也。大日经疏一曰: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也。...(Hultzsch, Eugen Julius Theodor; 1857~1927)德国之印度学学者。于维也纳大学从事印度古文书、碑文之研究,一八...禅宗公案名。为唐代舒州投子大同禅师与一婆子之机缘问答。禅苑蒙求卷中(卍续一四八·一二四下):“舒州投子山大同...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念佛一法,虽然我们有种种的认知,满怀的欢喜,无尽的赞叹,但是还往往没有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祖师们说过,就是世...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时候的思想非常重要,那个时候是不是还能念佛、念法、念僧,那...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这段经文在《无量寿...问: 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不持五戒,诵经的功德会少或者几乎没有功德。但是五戒对初入佛...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佩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楞严咒它有八大功德,我们把它分成两大部分,第一个灭恶,第二...我们中国佛教弘扬中,最能够落实到行处的,就是禅宗和净土。但是禅宗和净土的误会也是非常之多,特别是在佛教史上修...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从一念心安立了真妄;这个地方,我们再发明真跟妄的...
循末以推本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信所依止之三宝 | 下篇:循本以析末 |
(名数)一,欲瀑流。欲界之贪瞋痴,各有五种(四谛修道),合为二十。疑有四(除修),加之以十经,为二十九物,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