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之第九,以地藏为中尊而安置九尊。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传说)有梵志四人,相谋各避死于山海空市之四处,而不得免。...谓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忏,为梵语 ksama(忏摩)之略译,乃“忍”之义,即请求他人忍罪;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325)罽宾国人。为禅宗传法第二十五祖。婆罗门出身。其母梦得神剑而有孕,既诞生,左手握珠而不开,一日遇师...大势至菩萨的简称,因此菩萨的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大势至。...(杂语)以坐禅工夫为专,而暗于教文之义理者。...【受类福】 p0726 俱舍论十八卷十五页云:受类福者:谓所施田,受用施物,施福方起。...指佛的真身,因佛的真身广大无边,周遍于法界。...(杂语)左右两膝,互着地而跪于地也。是乃梵土通俗之敬相,故因之又称胡跪。此中佛法为左跪,即以右膝着地为通相,...全一卷。略称法界观、法界观门。隋代杜顺述。本书原不被编纂为独本而收于藏经中,或谓本书系取自法藏“发菩提心章”...(术语)一,发心离俗。谓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习佛菩提,而能怀佩妙道,为世福田。是为初净德也。二,毁...(术语)四生六趣也。归敬仪上曰:由昔背正从邪,流荡生趣。...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尤其是净宗的同修们,一定会深自庆幸守身如玉,以对配偶的忠实而引以为荣。当然,想要往生西方...作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对于子女,应当善尽抚养的教育之责;子女对于父母应该孝顺忠实,不得浪费父母的财...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白天负责厨房典座的工作,晚上则以诵经作为修行的功课,一日...人有种种烦恼,烦就是烦闷、烦扰;恼是恼乱、热恼。烦恼就是感到烦闷苦痛、心神高度不安的心理。烦恼不去除,人无法...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功课等等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真义,就说这些都是迷信。这里面...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甲信...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一位比丘来到佛陀的住止之处,恭敬地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然后向...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贪求名利,贪求财富,患得患失恐怕得不到,得到又怕失掉。 你...
地藏院
【佛学大辞典】
上篇:地藏与法藏 | 下篇:地藏院四菩萨 |
(术语)出生福德智慧之三昧也。智度论四十七曰:高出三昧者,菩萨入此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长。诸三昧性,从...
四梵志
忏悔
婆舍斯多
势至
暗证
受类福
遍法界身
互跪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
福田净德
生趣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高僧大德对夫妻情爱的开示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
舌头的妙用
看清内心的种种烦恼
印顺法师:由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离欲解脱大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