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之光明有色光心光二种。色光者照一切众生,心光者照仰信者。然此二者,非有差别,实为一体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在当分之地位,即为微妙;即使处于世俗间,不改凡夫之位,亦可契合真理。意即不论何事,其位皆妙,如良医所观,毒...(术语)佛为救济众生而应现之妙用,无碍自在,无时而不现,无处而不显,即应化之神力自在也。...(术语)对阶段的渐进的之禅而名顿悟顿入之禅曰一味禅。琅玡代醉编三十二曰:有僧辞归宗云:往诸方,学五味禅,归宗...(书名)二卷,元魏昙鸾撰。注释天亲之净土论。学徒称曰论注。...【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p0923 俱舍论二卷十七页云:若此宗说,眼见耳闻乃至意了;彼所取境、根正取时,为至不至...(衣服)台家谓为袍裳,世作法服者误,以三衣名为法服故也。...全一卷。印度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又作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破外道小乘涅槃论、破外道涅槃论...(术语)略曰圆顿观。静止妄念曰止。真智通达曰观。由止成观。由观资止。止观不离。故略称止观。亦单曰观。此止观之...指礼拜七种佛菩萨。全称七敬礼。善导之法事赞卷下(大四七·四三八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等一切三宝,我今稽首...楞伽经所说四种禅之一。谓外道及声闻、缘觉等二乘之人只知观无我、无常、不净等“人空”之理,而无法及于“法空”之...【粗中细粗重】 p1474 杂集论十卷十四页云:粗中细粗重者:谓欲色无色所有粗重如其次第。...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十小咒...问: 请问冤亲债主都是指已经去世的人吗? 体恒法师答: 中国人习惯上在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特别是生活中无法解释...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教语...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做静坐、修观?就是你跟你自己沟通,你必须跟你深层的自我意识...礼物 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一旦情绪不佳,就会伤及无辜。 一个脾气暴躁的旅行家拜访一位...
这个声闻法这一块我们讲过,我们只用声闻的一部分的概念,我们不完全在声闻法当中,我们是选择我们需要的部分。从净...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但是这个...
色心二光
【佛学大辞典】
上篇:色心 | 下篇:色心不二门 |
(譬喻)声闻之戒,譬之瓦器,菩萨之戒,譬之金器。清净毗尼方广经曰:如破瓦器,不可修补。是声闻毗尼,如金银器破...
当位即妙
应用无边
一味禅
净土往生论注解
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袍服
外道小乘涅槃论
圆顿止观
七礼
愚夫所行禅
粗中细粗重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冤亲债主是指哪些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心灵哲学小故事
不要用情绪来解决事情

收摄六根,调伏爱取
中国佛教的十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