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由光明而成之金台。观无量寿经曰:“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法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brāhmana。又作婆啰贺磨拏、婆罗欱末拏、没啰憾摩。意译净行、梵行、梵志、承习。印度四姓中,最上位之僧侣、...即指德望重、见识高之老僧或耆老。宿,即尊宿、耆宿之意;德,即有德之意。宿老作老宿,指耆老或深积修行之僧。[禅...(人名)Kālodaka,沙门名。译曰时水。开元释教录三曰:沙门迦留陀伽,晋言时水,西域人。弘喻有方,怀道游国,以...梵语 vidyā-sadaksarī。原为喇嘛教徒所称唱之观世音菩萨之心咒,后广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即指“唵 嘛 呢 叭 [口...位于四川成都。古称震旦第一丛林。创建于唐代,玄宗赐额“大圣慈寺”。多次毁于兵火,今所存者为清代之建筑。 p876...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拘睒毗,阐陀欲犯戒。比丘谏言莫作此意,不应尔。不从他谏,即犯诸罪。比丘以过白佛,...【诸界所有遍知】 p1353 瑜伽九十六卷三页云:如是诸界所有遍知,由四因缘,应当了知。谓有相违所治、能治,而相待...【非明非无明触】 p0718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九卷四页云:云何非明非无明触?答:不染有漏触。此中问答,各有二...(菩萨)被叶衣观音之略。被叶衣,为喻着八万四千功德衣之意。密号为异行金刚。三昧耶形为未敷莲华。其形像如叶衣观...(术语)称阿字之一门曰一道法门。大日经六曰:吾今演说差别道一道法门。大疏十七曰:谓一切法不出阿字门,即是一道...梵语 dharmānusmrti,巴利语 dhammānussati。十念之一,八念之一,六念之一。谓念佛法之胜、利、妙、德。即想念清...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就进不了禅定了。这个禅定的浅深...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看见僧人们全在看佛经,只有休静禅师无所事事。 皇帝问:禅师为什么不看经呢?...
【我闻遍知海。真实德无边。度脱诸有情。心欢喜敬礼。曾修无量福。今得礼尊足。愿无量劫中。常修多供养。】 拜忏的...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人世间有很多人都能够忍苦耐劳,即使在非常艰苦的生活状态下,还是过得很快乐。孔子的学生颜回住在穷困的陋巷里,过...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快乐无比。但是我们往往都是身有忧心也有忧,一有忧愁,我们的...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第一步就是知苦,若没有深切感受到邪...问: 请问法师,运动员学佛吃素体力跟不上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这个观点完全是一种妄念的产物。怎么能说吃素体力...
光台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光聚 | 下篇:光轮 |
证悟诸法一实相的智。...
婆罗门
宿德
迦留陀伽
六字大明咒
大慈寺
不受谏戒缘起
诸界所有遍知
非明非无明触
叶衣观音
一道法门
念法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禅师不读经

曾修无量福,今得礼尊足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转苦为乐

积极人生莫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