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余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余界回心之说。故谓一切众生无不成佛者。今举三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又 “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涅槃经十曰:“一切菩萨声闻缘觉,于未来世皆当归大般涅槃,譬如众流归大海。”又第三十六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人,虽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然必当成菩提道,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等,必当得成阿耨菩提。”又第十一说五种人成佛中,明须陀洹果人过未来八万劫成菩提,斯陀含果人过未来六万劫,阿那含果人过未来四万劫,阿罗汉果人过未来二万劫,辟支佛道人过未来十千劫,成阿耨菩提之旨。大云经第四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得菩提心。”入楞伽经第二曰:“说三乘者,为使发起修行地故,虽说诸性差别,然非究竟地,声闻缘觉,毕竟得如来身。”中阴经上曰:“于无余泥洹界,发金刚心,一一成佛。”密严经中曰:“十梵之处:无烦、无热、善见、善现、阿迦尼吒、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住彼已,渐除贪欲,从此生清净佛土,常游妙定,至于真解脱。”尼乾子经二曰:“为此众生故,分别差别说。究竟皆成佛,更无余乘有。我为化众生,分别说余道。渐化入于一,故无三差别。”胜鬘经曰:“声闻辟支佛乘皆入于大乘。”圆觉经曰:“有性无性,齐成佛道。”等是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tāmbūla。即槟榔树。属棕榈科。学名 Areca catechu L.。产于印度、中南半岛、台湾等地。其干修长,无分枝,...【正智有何行相】 p0505 瑜伽七十二卷十页云:问:正智有何行相?答:若出世间正智,亦有其相不可说行相。若世间出...(天名)与金刚童子同。奉使于执金刚部诸尊之童子。如不动之八大童子是也。...凡十卷。唐代僧详撰。又称唐法华传、法华经传记、法华经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记述有关法华经之由来、传译...1、唯一的法界,亦即真如的理体。 2、每一法的分界不同,故每一法都叫做一法界。...位于陕西西安。又称喇嘛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为西安地区唯一之藏密黄教寺院。寺前有六角攒尖御碑亭。...(地名)锡兰岛本名楞伽,佛说楞伽经处也。山中拔海三千尺,有胜区曰坎第,有湖作牛形,周遭可十里,故宫在焉。宫外...【生相】 p0474 如集谛四行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五页云:问:诸行起时,除其自性,余有为法,皆有作用,...(杂语)寻常之道理也。无量寿经下曰:生死常道转相嗣立。...(流派)EkaVyāvahārikāṇ,译曰一说部。小乘十八部之一。见四分开宗记一本。...指十二因缘之诸异称。(一)又作十二重城。五苦章句经(大一七·五四四中):“一切众生常在长狱,有十二重城围之,以...僧伽吒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我在建筑大殿的时候,有一位居士,他对我说,叫我采用一个青年,他能全部帮我建筑大殿。后来,这个青年,我了解了,...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导于世间,全仗经像住持,而后灯传无尽。以是之故,凡能发心,...
禅修,重在这个修字。修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修,一是心理上的修。如果只修改行为,却不调整心理,实际上是修外...
须知真妄原同体。 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和妄是同体的。真就类似于那个水,妄就类似于那个波,波涛或者一块冰。但...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话头多还是妄想多?念佛是谁?熟了没有?世间人的事情如麻一样...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继续讲第九修持门的净念门。那我们常说念佛,念佛。今天讲的这个修持门的版块才是...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的种种烦恼,就像海底世界,种种暗礁,种种曲折,唯有佛的智...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不论时地,不拣根机,只要念佛,便得利益,若以目的而论,西方弥陀净土的念佛法门,不用讳...
一切皆成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切有情 | 下篇:一切智句 |
【狝猴献蜜处】 p1407 西域记七卷十二页云:舍利子证果东南,有窣堵波。是吠舍厘王之所建也。佛涅槃后,此国先王,...
担步罗树
正智有何行相
金刚使者
法华传记
一法界
广仁寺
楞伽岛
生相
常道
鞞婆诃罗
十二因缘异名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忏云法师《修药师法门的感应》

印经造像之功德利益

只有打破一切成见 才有可能见性成佛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此生就是来了生死的

这十种念佛,就是利用种种习性来入道

求戒容易持戒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