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对于涅槃际之称。生死涅槃之二际,无二无别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凡十卷。现存七卷,缺七、九、十等三卷。又称大唐韶州双峰山曹溪宝林传、曹溪宝林传、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唐代朱陵...凡三卷。日本时宗第七祖托何(或称托阿)着。叙述时宗之教义。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本书分为圣净难易、本怀非本怀...又作同异珠。为“独明珠”之对称。释摩诃衍论卷二阐释真如、生灭二法二门时,共列举十名,其第九名为“中实”,意指...止,谓止息妄念,或停止于谛理而不动;观,谓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或观智通达,契会真如。舍,梵语 upek...【诸蕴次第】 p1348 杂集论二卷十五页云:问:何故诸蕴如是次第?答:由识住故。谓四识住及识。又前为后依故。如其...(人名)谓千岁宝掌和尚也。中印度人,于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左手握拳,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魏晋间来游此...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天眼,是六通之一,故云天通。”(业疏记卷六·一三·一四)...智俨,俗姓赵,天水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他的父亲赵景,任申州(今河南信阳市)录事参军。炀帝大业九年(613...(术语)同于贪瞋痴。又云淫怒痴,即三毒之烦恼也。...(杂语)极证悟之位。谓佛果也。探玄记一曰:唯是极位大菩萨境。文句三之一曰:若极位者,则一切下位而皆不知也。...(术语)胎藏界真言本经大日经虽说诸种之曼荼罗而根本之都会檀曼荼罗由十三大院而成,以大日为中心辏合一切之佛菩萨...(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龙藏本)...
一、赞法门殊胜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
佛陀诃责十种魔境的过失。 魔境产生的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从前,在遥远的雪山下,有一只两头鸟。这只两头鸟,为了自己的安全,白天在一起进食,到了夜晚则轮流守护,一头如果......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于心善。 3.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的种子,亦是积福的根苗。 4.利益一切众生,就是利...
佛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纯想即飞(生天),纯情即堕,情多想少要堕入三恶道,而人道则是处在情想均等的...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宏海法师答: 首先我们跟大家讲,如果约临...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于大佛顶呢?这就是楞严经所要修学的主要内容。其实我们的人生...
生死际
【佛学大辞典】
上篇:生死园 | 下篇:生死缚 |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初就在家士女,五戒所获多少?如多论云,五戒相者,于一切众生,可杀不可杀,乃至可欺不可欺...
宝林传
器朴论
顺明珠
止观舍
诸蕴次第
宝掌
天通
智俨(602—668)
贪恚痴
极位
胎藏界曼荼罗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彻悟大师净土开示录

魔境生起时应如何保持正念
两头鸟
戒淫诗(图)
慈悲语二十条

情重是堕三恶道之因

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