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塔)谓禅林行脚僧之宿泊处也。夕来宿,过旦去之义也。游方之人到某寺则先解打包入旦过寮憩息,然后与师家相见。见象器笺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无相中作加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八种。这也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使第七地于无相观不能任运生起。前...(术语)Āraṇya,阿练若之略。又曰阿兰若。...【顺次道理及逆次第】 p1112 瑜伽九十二卷十八页云:复次若于诸根无护行者,由乐听闻不正法故;便生无明触所生起染...于六随眠,复开为十,即于六中见分为五: 一、贪 如前释,下四同。 二、嗔 三、痴 四、慢 五...即祈念皇帝本命星以镇护国家之道场。唐代青龙寺之镇国道场,即皇帝本命之道场。(参阅“镇国道场”6632) p1961...亦名:室利罗 资持记·释僧像篇:“舍利,梵语讹略,具云室利罗。此翻为身,即人之遗身,或碎身,或全身,发爪灰骨...又作一道无为心。乃日僧空海所立十住心之第八。谓于真如实相之上,无相亦无境,故知自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俱转转相】 p0784 瑜伽五十一卷六页云:云何建立阿赖耶识与转识等俱转转相?谓阿赖耶识,或...(譬喻)大火聚于一处者。以譬不可触着之物体。智度论六曰:是实智慧,四边叵捉如大火聚,亦不可触,法不可受,亦不...【信差别有三种】 p0870 成唯识论六卷一页云: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毗婆沙】 此云广解,正云鼻婆沙,此云种种说,又云分分说。总有三义:广说、胜说、异说。...普贤行愿品...(印光大师校印本)...大佛顶首楞严咒...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三界是一个苦恼的处所,从这个地方他产...
隋大业年间,佛陀在维耶罗国(在今日中印度)时,其所停留的地方,名为乐音。 当时有一位贫穷的老母来请示佛陀,说...
忍辱胜怨,善胜不善,胜者能施,真诚胜欺。 所谓忍辱胜怨,如过去阿阇世王集结四种兵,前往攻打舍卫城;而波斯匿王...
我们有很多人虽然念佛不一定心里能够笃定,就是这种自信心往往有时候还生不起来,会问说我到底能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问: 我们是刚学佛的居士,今天来是请法师指点迷津。对什么是净土法门,我们还不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问: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仁清法师答: 对于什么是诽谤正法?释迦牟尼佛在很多经典上给我们...
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他也来共修;打佛七,他也来打佛七,这样子纵经尘劫,依然还...
念佛止观就是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何为止?就是遮止一切境界之相。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会系心一处,...
旦过寮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旦过僧 | 下篇:回忌 |
法界次第云: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
无相中作加行障
练若
顺次道理及逆次第
十随眠
本命道场
舍利
空性无境心
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俱转转相
大火聚
信差别有三种
毗婆沙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佛世乐音老母

忍辱胜过怨恨

唐代高僧怀玉禅师
大安法师对初学佛居士的问答开示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修行跟上班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