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四卷,唐翻经沙门靖迈撰。自汉明帝时摩腾尊者始,至唐太宗时玄奘三藏终。各叙其所译之经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trīni pitakāni,巴利语 tīni pitakāni。又作三法藏。藏,梵语 pitaka,意谓容器、谷仓、笼等。(一)指经藏...为佛之德号。佛德圆满无缺,犹如满月,故以满月喻之。往生拾因(大八四·九八上):“诸法因缘不可思议,若定水澄净...(经名)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大众部所传之律藏也。法显传曰:法显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忍总持。法总持又名闻总持,即对佛的教法闻持不忘;义总持是对诸法的义理总持不失;咒总持...【无记惑中无记根非无记根分别】 p1100 俱舍论十九卷十七页云:于上所说无记惑中,几是无记根?几非无记根?颂曰:...梵语 astau vijānāni。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五位法中之心法。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共八识。其中...(经名)明诸大乘法经典之通名也。华严法华等是也。智度论三曰:诸摩诃衍经,多在耆阇崛中说。...(名数)四智印也,于金刚界五智如来中除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谓其余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宝生如来之平等性智,无...又作鸠摩罗伽天,华译为童子天,因此天之主不但是初禅天的梵王,而且其面貌犹如童子,故名。...(图像)同秘要品曰:矜羯罗,形如十五岁童,着莲华冠,身白肉色,二手合掌,其二大指与头指间横插一股杵,天衣袈裟...(杂名)尼姑之称。按青州报恩寺大圣院清座主灵骨记云:先师姑度小姑二人,师姐座主度小师五人,又后周云门山大云寺...(弘化社32分本)...楞严咒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人的相貌本来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马上就变了,对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果报是什么呢?一者是引火烧身,瞋恨就...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不著内外想。不著过去想。不著未来想。不著现在想。名第三法。...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生死之苦。分段就是六...
一是环境关系中断,假使这个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者这个地方环境要你出去做生意了,没有办法修了。 二是自己习...
三法印跟实相印,理论上的统一前面讲过了,在实践上也就是行持上,也是统一的,怎么说呢?三法印即三解脱门,皆能证...
红枣、桂圆、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们常吃的补血、补肾的食品,将它们互相搭配,就成了很好的补血食...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 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难以做到的德行。他们中有的以淡泊名利被人称颂;有的是惜福...
古今译经图纪
【佛学大辞典】
上篇:古三论 | 下篇:古帆未挂 |
转凡夫有漏的八识成为佛的四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
三藏
满月尊
摩诃僧祇律
四种总持
无记惑中无记根非无记根分别
八识
摩诃衍经
四印
拘摩罗天
形像
师姑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修行中断的原因何在

三解脱门证入无上菩提

红枣最补血的吃法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略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