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四谛之法。为中阿含分别圣谛经之别译。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护持佛陀之正法,使其长久流布于世。持戒为令法久住之要因。五分律卷一所举结戒十利中,第九项即为“法久住故”。此...比喻清净之本觉,深广如海。圆觉经(大一七·九二○上]:“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杂语)Bhādrapadamāse,又曰跋捺啰婆娜么洗。又曰婆达罗钵陀、跋陀娜婆娜。译曰六月。婆捺啰婆捺为星宿之名,么...梵语 anāsravah。“有漏”之对称。漏,为漏泄之意,乃烦恼之异名。贪、瞋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不止,...【四种义】 p0403 显扬五卷三页云:四种义者,一、心所执义,二、领纳义,三、了别义,四、杂染清净义。此四种义亦...指在家人于僧众之中,特别指定某僧接受供养。又由僧众中别请四人以上,称为别请众食。接受在家人之施食请待,必须以...子题:檀越请过失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萨婆多,受乞食法者:一、以在众因缘故,多诸恼害;二、以鞭打,僧祇人民...禅林用语。又作封后先生。意即伶俐汉。封后,为上古之人,黄帝尝于梦中见之,后乃求之为宰相;禅林中,转指能契机入...梵语 bhiksunī,巴利语 bhikkhunī。又作苾刍尼、比呼尼、煏刍尼等。意译乞士女、除女、薰女。或简称为尼。原指出...(杂名)有部宗之相传,佛灭后百年,异世第五师,优婆鞠多之下,有弟子五人。是曰同世五师。三论玄义曰:同世五师者...出自法华经。谓十法界之众生皆悉成佛,故又作十界皆成佛,此乃法华之特色。一代五时之教中,于第四时说般若经,以转...八大人觉经...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世出世间法都是因果的定律,若能明乎此理,见解就正确正见就是深信因果。因果不是信则有之,不信则无,因果是真理,...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生的生命才能够彻底地改变。 那么应该怎么改变呢?本经它有它...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信愿念佛,而信愿念佛实在是一件易行难信的事,不探经教,无以登堂入室。如果信愿不深,也就...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其有老实头持戒念佛,纵信愿未极,...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 一、无惭: 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转化所有障蔽自心光明的烦恼;世间诸法尽皆无常,若能净心,...问: 我是一位忠实的佛教信仰者,自认为能想开、放下。看看:上敬下和,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但...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但有可能我们实际上没有。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呢?...
四谛经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谛梵语 | 下篇:四机 |
日本佛教用语。略称自佛愿三重。乃净土宗西山派深草流于判释观无量寿经一部之大纲时所用之名目。系将净土往生之行业...
令法久住
清净觉海
婆捺啰婆捺么洗
无漏
四种义
别请
乞食法制意
风后先生
比丘尼
同世五师
十界皆成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外面境界没有错,错的是自己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
睡眠之害
失去自我立场与观点这样可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