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一卷,宋智严等译。说每月六斋日四天王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伺察众生之善恶,而报告于帝释。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p0792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若无差别,总说为空无愿无相;当知此中通闻...(780~841)我国华严宗第五祖。唐代果州(四川西充)人,俗姓何。世称圭峰禅师,圭山大师。谥号定慧禅师。元和二年...【遍知义】 p1123 瑜伽七十七卷九页云:遍知义者:乃至所有品类差别所应知境,或世俗故,或胜义故,或功德故,或过...【有漏无漏种子】 依种子的性质说,分为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一者有漏种子,这是能产生种种现象的种子,亦即三界六...【乐有二种】 p1310 瑜伽五卷一页云:又乐有二种。一、非圣财所生乐,二、圣财所生乐。非圣财所生乐者:谓四种资具...【能作因二十种】 p0896 杂集论四卷十五页云:谓能作因差别、略有二十种。一、生能作。谓识和合望识。由此和合...(名数)一、自性散乱,谓前五识之自性驰逐外缘不能静定也。二、外散乱,谓修善之时,心驰散于五欲之境而不静寂也。...即主事,乃知事职称。禅苑清规卷十(卍续一一一·四六八下):“主首,分司列局,主执山门大小事务。”此外,亦有以...四部阿含经,即: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术语)谓有漏之五蕴也。取者取着之义。小乘有部,总为烦恼之异名,大乘唯识,为贪爱之别名。取著于贪爱之烦恼事物...受具足戒之过程中,最初受沙弥戒,次受比丘戒,末受菩萨戒,其中,最初受沙弥戒即称为初坛,依序为二坛、三坛。黄檗...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规劝他们,但效果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于是,...佛陀时代,有一老人听说出家修行能够离苦得乐、解脱自在,于是欢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于佛陀座下。老人到了精舍,...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怎么说很重要呢?就是,所谓的善恶其实都是我们一心的显...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老林镇牛牧村7组。祖父育有7个子女,3男4女...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是不是只要受苦,就是消业?恳请法师...【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果报。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
四天王经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天上下 | 下篇:四天王合行法 |
梵名 A?vinau。意译双马童。为日天(梵 Sūrya)与天女所化牝马阿湿毗腻(梵 A?vinī)所生之双生子。据佛所行赞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