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陀教化众生之相状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凡三十卷。高丽慧谌、真训等编。系集自释尊以来至唐宋诸师,其间禅家机缘语句,拈颂之大成。本书以景德传灯录等之通...铢,为古代称量轻重之器具名,指极轻极微之单位。故以铢衣比喻至轻之衣。佛经谓诸天人之衣,有重自数铢至半铢者不等...指虽深入悟道,然于当世却鲜为人知之禅门高僧。例如我国之布袋和尚、蚬子和尚、寒山、拾得等皆是。于印度则有帝释天...法问,指佛法上之问答论议。日本曹洞宗于四月或十月之十六至二十等五日间,行每日一则之法问论议,称为五则法问。其...【广普阿世耶】 p1324 显扬三卷九页云:广普阿世耶者:谓诸菩萨,于流转寂灭,得无分别平等解故;为利有情,二俱不...(术语)禅者梵语,译为静虑。寂静思虑之义。俱舍论二十八曰:依何义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维摩经方便品曰:...济缘记·释受戒篇:“七众戒,即五[戒]、十[戒]、具[戒],该七众故。”(业疏记卷一二·一五·一一)...(术语)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为二人引至地狱,于地狱门前...(杂语)佛之尊号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佛救世之圣尊。...(杂语)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梵语 mahāsattva,巴利语 mahāsatta。(一)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略称摩诃萨。mahā,意译作大;sattva,乃有情、众...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净土十疑论...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 禅宗看起来很玄。寻春怎么会找不到呢?春天的郊野,到处是春意。...
我们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众生很多的债务,债务包括了:我们杀生吃肉欠众生很多的命债,还有欠人钱财的债务和人情债...
阿弥陀佛可不止身高不可计量,寿命和光明也不可限量的,救度众生的力量更是不可限量。...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痛苦的果报,也出现过很多安乐的果报,这些痛苦的果报...11月24日,是美国的感恩节。在所有的西方节日中,我最欣赏这三个节日: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据说,国内曾有人建...
在几年的学佛修行路上,我曾经见闻过一些身边念佛人的感应故事,今天写下来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念佛人,不要有丝毫怀疑...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断一份惑,证一份真,它有修行的很明晰的阶梯。 然而念佛往生一法,它是一...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院里,也会随顺众生的愿望,在法会中供养摩利支天菩萨,来祈...
化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化度寺碑 | 下篇:化相三宝 |
【触食】 p1449 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二者、触食。触境为相。谓有漏触、纔取境时,摄受喜等,能为食事。此触虽与诸...
禅门拈颂集
铢衣
散圣
五则法问
广普阿世耶
禅寂
七众戒
破地狱偈文
圣尊
浮屠
摩诃萨埵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终日寻春不见春

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苦劳碌

【佛学漫画】法界第一高人

善用你心灵广大的力量
感恩,何必只限于节日

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身边

念佛一法,顿得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