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心若起去时,即莫随去,去心自绝。若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时,只物住亦无住处,亦无无住处也。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经名)三十卷,唐菩提流志译。罥索观音之本经轨也。...【转依有五种不可思议性】 p1411 显扬八卷二页云:然此转依,是常住相,不可思议无二所显。此不可思议性,复有五种...唯识家于四善根位之忍位中,发下品之如实智,观所取之境为空无,而决定印持之;由此印持而观能取之识,亦如境般之为...(Jagdi? Kā?yap, 1908~1976)印度佛教学者。生于兰契地方。原名阇伽提湿纳拉因。西元一九三三年于锡兰智严佛学院...(一)宝雨经卷五所载日喻菩萨之十种善法。即:破无明暗、能觉悟有情、光耀十方、出现善法、诸漏灭尽、能作光明、映蔽...为般若经所说空义之旨趣。般若经专明诸法皆空之实相,不余一法,悉皆是空,故称为尽净。尽,悉皆之义;净,真空之义...(行事)点万灯以供养佛之法会也。菩萨藏经曰:然十千灯明忏悔众罪。十千即万也。...【四离系】 p0417 集异门论八卷四页云:四离系者,一、于欲轭离系,二、于有轭离系,三、于见轭离系,四、于无明轭...【乐闻语】 p1308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乐闻语者:引法义故。...即七类弟子,构成释尊之教团(出家与在家)。又作道俗七众。七者即:(一)比丘(梵 bhiksu,巴 bhikkhu),又作苾刍...云何无边虚空处解脱?谓于随顺解脱无边虚空处,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如无边虚空处解脱,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以下引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作为学人发愿的目标。阅后应生起见贤思齐之心。 《大集经》云:法悟比丘二万年中常修念...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者为情所困,忙忙碌碌,但是却不知道我们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很多佛教徒在遇到灾厄时,会祈求大慈大悲的...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
作为汉传佛教的信徒,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福报,什么福报呢?我们能够通过汉字记录,直接聆听中国古代高僧大德的开示...【像末】 像法与末法。见正像末条。 【像法】 正像末三时之一,像者相似,在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代,其后一千...(一)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恭喜诸位!你们有福德因缘参加七天的佛七,于此功德已全部圆满结束。有如是因必感如是果,...
心无所住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心眼 | 下篇:心无畏故 |
【加行究竟作意】 p0526 瑜伽三十三卷六页云:从此倍更乐断乐修,修奢摩他、毗钵舍那。郑重观察,修习对治。时时观...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转依有五种不可思议性
印顺定
迦叶波
十种善法
尽净虚融
万灯会
四离系
乐闻语
七众
无边虚空处解脱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佛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
圣严法师《学习观音菩萨》
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