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善法堂。弥勒菩萨常居此说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北魏僧。生卒年不详。以北魏太武帝毁佛,北地经像俱毁,师遂于南朝刘宋孝武帝(453~464 在位)时,伪撰提谓波利经...又作如来行、不次第行、圆五行。天台宗主张,一心之中具足五行之功德,称为一心五行。五行,指圣行、梵行、婴儿行、...善业叫做白业,故善业所感的果报,叫做白报。...子题:常食、别房食 行宗记释云:“简僧自两食,但得轻罪。必约两主,方入正犯。故下,引证。 常食 即僧食, 别...【傲】 p1254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诸尊重、及以福田,心不谦敬;说名为傲。...又作朝参。为小参之一种。指禅宗于早晨粥罢后,集众升堂而开示教法。祖庭事苑卷八(卍续一一三·一一八下):“禅门...(杂语)言语亡思虑绝之意。与所谓绝言绝思,心言路绝,同义。谓无言语可以谈,非思虑所能及也。三论玄义上曰:诸法...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诃责无所有处过罪,即舍无所有处,观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一心专精,加功不已,其心任运,住...受持具足戒之后的年数。...(人名)金刚智三藏之略称。二教论上曰:玄宗代宗之时,金智广智之日。...十诵律云七财,财者信等七种出世间之法财也。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 一、信财 信即信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心念,因为我们一般人平常生活在世俗生活当中...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才能见到佛来接引呢? 大安法师答: 佛无所不在,是指他的...
父母一路养育我们长大,给予了我们许多,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时候,我们不是应该胡思乱想,...1、害人天伦: 男女各有配偶,这是一定的伦常。如果好淫而乱了他人夫妻之伦,致使人夫妻反目,情义破裂。这是披毛带...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事情。 我们在办事当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意,一种是失意。...
脱名缰利锁,乘法船遨游。 破我执自在,为苍生奔走。 清朝乾隆出游江南时,曾与镇江金山寺的老和尚到江边散步。望着...
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增大,中国精神类疾病患病率有大幅上升的趋势,特别在城市中,...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直在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里面打滚。没有人可救助,没有人可...
内院
【佛学大辞典】
上篇:内秘 | 下篇:内阵 |
佛寿四喻之一。又作海滴喻。谓一切诸大海水,若以滴计,虽然浩大,然犹可数尽其滴数;而佛之寿命,无有边际,不可计...
昙靖
一心五行
白报
背请戒必约两主方入正犯
傲
早参
言亡虑绝
非想非非想处定
年戒
金智
七财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戒定慧在一念间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十跪父母恩
邪淫的危害及戒除方法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您可知江上船只多少

【推荐】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