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又曰六种释,六合释。梵语杀三磨娑,此云六合。杀者六,三摩娑者合也。诸法以二义已上为名者,以此六种法式,分别其名义也。唯一义之名,即不当于此释,二义之名,为判归趣何义,必须此法式。其作法,初离释二义,次合释二义,故谓之离合释,略称曰合释。一持业释Karmadhāraya,又名同依释,体能持用,谓之持业,此义虽二,而体则一之名也。一体持一用,故名持业释。例如大乘,大者具七义,对小教而言,乘者运载之义,以济行者,其大体,能持运载之用,故名大乘。又同依者,依二义一体之义,若大,若乘,同依一体,故名同依。又如藏识,藏即为识,识持藏之用,故名持释,藏之义,识之义,同依一法体,故名同依。二依主释Tatpuruṣā,又名依士释,从所依之体,而立能依之法之名也。例如眼识,为依眼而生之识,故名眼识,是眼为所依之体,识为能依之法也,本为别种之法,别法从所依之法而立能依之名,故云依主。三有财释Bahuvrīhi,又云多财释,此全取他之名而为自之名,如世之有财者之有财物也。如觉者为有觉者,故名觉者,如唯识论,为有唯识之理之论,故立唯识论之名,是有财释也。四相违释Dvandva,此二体相违而集各别者为一名者也。例如教观,教与观本别,合相违之物为一名者,是相违释也。五邻近释Avyayibhāva,从邻近法之强物而立名也。例如四念处,念处之体虽为慧,而与之相应而起之念力强,故名念处,是邻近释之名也。六带数释Dvigu,例如五蕴十二处,带数量之名也。然而一名必非局于一释,有一名而涉于数释者。例如论语之名,论者圣贤之议论,语者为其议论之言语,视为论即语,则为持业释,语之体,持论之用也。若解为论者圣贤之议论,为依其论之语,而非依经等之语,则为依主释。若视为包有圣贤议论之语,则为有财释。若视为论者圣贤之议论,语者圣贤之教语,则为相违释。若视为非仅为书中议论之言语,而以议论之语为主,故名论语,则为邻近释。已上论语之一名,不带涉五释之数,则不当于带数释。梵Ṣatsamāsa。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权教”之对称。指如来随自意真实之教法。反之,随他意方便之教说,称为权教。天台宗立藏、通、别、圆四教,其中...指金刚童子之仪轨,即佛说无量寿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罗金刚念诵瑜伽仪轨之略称。 p4036...位于江西安远县城西门外。唐代长庆四年(824)建无为寺,明代改称大兴寺。北宋绍圣四年(1097),建无为塔,计六面...(术语)由慈心起说,谓为慈辩。无量寿经曰:演慈辩,授法眼。...浙江会稽人。又称马一浮。号湛翁,别号“蠲戏老人”。生性不求闻达,隐居于西子湖畔,为具有醇儒气象之中国学者。曾...(界名)Ānandakūṭa,佛世界名。译曰华积。见陀罗尼杂集九。...(流派)天竺外道之一种。涂灰外道也。慈恩寺传四曰:餔多之辈,以灰涂体,用为修道。遍身艾白,犹寝灶之猫狸。梵B...(术语)四种道理之一。谓有生必有死,有因必有果,乃天然自然之道理也。...【唯本有种不应道理】 p1009 成唯识论二卷十一页云:若唯本有;转识不应与阿赖耶为因缘性。如契经说:诸法于识藏,...由大涅槃心一理之根本所开出之五种支末事戒。即根本业清净戒、前后眷属余清净戒、非诸恶觉觉清净戒、护持正念念清净...(术语)五智中妙观察智之异名。以阿弥陀为莲华部之尊故也。菩提心论曰:西方阿弥陀佛由成妙观察智,亦名莲华智,亦...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印光大师校印版本)...无量义经...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转化所有障蔽自心光明的烦恼;世间诸法尽皆无常,若能净心,...问: 至心信乐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十声佛号都能念往生,但是至心...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若道,一个是方便道。 什么叫般若道呢?就是你从凡夫到大乘的...
问: 顶礼法师!佛经上说,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抵得上在净土修行百年。弟子有时比较自负,抱着试试看留在娑婆世...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与众多比丘们聚集在婆罗那乌泥池畔的食堂中,一起缝制僧衣...
【原文】 卖酒者当自念云:五谷本以养人,今糜烂为酒,使人饮之,多为不善,是谁之过。宜常自忏悔,念阿弥陀佛。发...菩萨 菩萨是发了菩提心,以慈悲广度众生的人。菩萨不自私、不为自己考虑;广度众生是为了成就佛道,并且感谢众生而...
六离合释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六难 | 下篇:六识十名 |
【思议】 p0851 无性释九卷十一页云:言思议者:谓依道理,审谛思惟,起分别智,寻思所摄,譬喩所显。...
实教
俱摩罗轨
无为寺塔
慈辩
马浮
阿难陀拘蚕
餔多外道
法尔道理
唯本有种不应道理
五支戒
莲华智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睡眠之害
至心信乐应如何理解

求一份心安,坦然以对人生路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贪恋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吗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