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毗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复有余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复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论第十五顺正理论第四十等。(二)取受业,作用业,加行业,转变业,证得业也。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第七曰:“取受业者,谓眼等能见色等。作用业者,谓地等能任持等。或复诸法自相所作。谓所有色,质碍变坏。如是等。加行业者,谓意解为先,起身业等。转变业者,谓金师等,造庄严具等。证得业者,谓证得圣道等涅槃等。”即是。又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第四等。(三)救济灾横之业,救济恶道之业,救济行非方便之业,救济行身见之业,救济乘之业也。梁译释大乘论卷十曰:“复次,诸佛法界恒时应见有五业:一、救济灾横为业,由唯现盲聋狂等疾恼灾横能灭除故。二、救济恶道为业,从恶处引拔安立于善处故。三、救济行非方便为业,诸外道等加行非方便,降伏安立于佛正教故。四、救济行身见为业,为过度三界,能显导圣道方便故。五、救济乘为业,诸菩萨欲偏行别乘,未定根性声闻,能安立彼为修行大乘故。”即是。是与往生论三种随便菩提门之法,似开合不同。又出梁译摄大乘论释第十五等。(四)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也。天亲之往生论曰:“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之法门故。”往生论注卷下释之,谓身业为礼拜,口业为赞叹,意业为作愿,智业为观察,方便智业为回向。此五种之业和合。则是随顺往生净土之法门,自在之业成就。又出往生论注记第五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比丘相见问讯之礼话。如“不审尊候如何”等语。依大宋僧史略卷上载,比丘相见时,曲躬合掌及口称不审,是为身、口、...(术语)Upādhyāya,又作邬波柁耶,优波那诃,忧波第耶夜,邬波陀耶,优波陀诃,郁波弟耶,坞波陀耶,邬婆提耶,...凡二卷。日本临济宗僧彻翁义亨(1295~1369)撰,禅兴编。日本宽文九年(1669)重刊。又作彻翁国师语录、彻翁录、灵...【生支】 十二因缘的第十一支。以现世的业力,报尽命终之后,复引轮回主体、即业识的受生。若以现代观念诠释生支,...云何于此内法?住循法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内法者。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于此内法。...【国土清净】 p1035 显扬三卷十七页云:九、国土清净。谓诸佛共有无上功能果,能示现不可思议国土庄严,极净佛思,...(术语)冥界之官僚也,为炎魔王界所属之人。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一切冥官冥道道僧尼。...【北俱卢洲有几不善业道】 p0527 俱舍论十七卷七页云:北俱卢洲,贪瞋邪见,皆定成就,而不现行。不摄我所故。身心...【尼师坛】 或尼师但那,此名坐具,或云随坐衣。业疏,佛言:为身为衣,为卧具,故制畜之,长四广三。更增半磔...(杂名)经藏之异名。兜率天内院弥勒菩萨之处,收藏一切经,谓之天宫。佛灭后,法藏渐隐没于二处:一天宫,一龙宫。...(一)梵语 nāyaka,巴利语同。又作导首。即教化引导众生入于佛道之圣者。特指释尊,或为佛、菩萨之通称。释氏要览卷...(龙藏本)...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佛说出家功德经...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是每个人与阿弥陀佛的缘分不一样。所以表现各不相同。南无...
过去,有一位国王以正法治化国家,深得人民敬仰,却因没有子嗣而愁忧不已;听闻佛陀来到国内,随即前往拜见、聆听开...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着衣持,到王舍城次第乞食。有一位火与婆罗门远远看见佛陀,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人,绝不以是不是看到什么东西,或者以得到什么神通,而为修...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寺退居方丈、北京法源寺座元、佛门泰斗传印老和尚,于2023年3...
问曰,念佛之门,多承开导,群疑尽释,正信现前矣。但上文所谓抖擞身心,拨弃世事。今世网中人,间有境缘顺便,身意...
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先布施、持戒、忍辱,这三种还属于积累一些福德,那第四就谈精进问题。福德积到一定程度后,...
一、迎师 传法时至,鸣钟三下。诸师及观礼随喜者齐集法堂(或其他预定殿堂)静候。 引礼师两位各持引磬左右对站。接...
五业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荤 | 下篇:五钴铃 |
【净土及秽土中易得难得之法】 p1005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六页云:世尊!诸秽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诸净土中,何...
不审
优婆驮耶
彻翁和尚语录
生支
法念住
国土清净
冥官
北俱卢洲有几不善业道
尼师坛
天宫宝藏
导师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福为善眷属
施多福大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