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大乘义章七曰:“杀父最轻,杀母次重,杀阿罗汉次重,出佛身血次重,破和合僧最重。故成实云破僧最重,何故如是?离三宝故。(中略)可入圣者,不得入圣。坐禅学问,读诵礼拜,如是等事,一切不得,所以最重。”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也。此部以发智六足等诸阿毗昙论最具足,故称毗昙宗。立我为无而法为有者也。俱舍宗...(术语)至临终,往生之业事始成辨也。为报土往生之因之念佛,多念修习薰成至于临终,由平生多念之功而见佛往生也。...【二十二根何等根分】 p0042 瑜伽五十七卷七页云:问男女二根,何等根分?答:是身根分。问:最后三根,何等根...【二十心相生】 p0031 大毗婆沙论十一卷十二页云:有二十心。欲界八。谓加行善,生得善,不善,有覆无记,威仪...凡七卷,或十四卷。唐代智周撰。略称唯识演秘、演秘。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乃注解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之书。系...全一卷。隋代法智译。又作分别善恶报应经、业报差别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系佛陀对婆罗门童子首迦(梵 ?uka)...密教金刚界大日如来及一字金轮佛顶所结之印相。用以标示理智冥合以成觉胜之深旨。即为独一法身之印,表示诸佛之执持...(仪式)又作拍手。真言法于其修法之初与终,作拍掌,其初拍掌,为欢喜本尊来降也,其终拍手,为欢喜一座之事究竟也...即身寂静与心寂静。寂静者,谓离烦恼,绝苦患,亦即涅槃之理。(一)舍家弃欲,息众缘务,避喧闹之世而闲居静处,不作...谓一来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所言有为一来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术语)言一乘为真实之菩提,非二乘三乘方便之菩提也。...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
原文: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三涂中救受苦众生。是什么原因要...
问: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是以凡夫发心大小分判,而蕅益大师是以念佛功夫浅深分判,为什么同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段时间。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会烦恼呢?因为你每天都是在为我着...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争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她们都说孩子是自己的,谁也不愿意让给另...
往昔古人参访善知识,动辄需跋山涉水数月,艰辛之至。而今交通发达,修行人参访丛林极为便利。如何亲近净业知识才能...
古印度舍夷国(迦毗罗卫国)国王,也就是佛陀的生父净饭王,平生以正法治理国家,使人民知仁崇义。当时,慈悲年迈的...
五逆轻重
【佛学大辞典】
上篇:提婆五逆 | 下篇:五家 |
【诃责犯戒声闻三相】 p1186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二页云:复次由三种相,应正呵责犯戒声闻。一曰:汝期鄙劣活命。二曰...
毗昙宗
临终业成
二十二根何等根分
二十心相生
成唯识论演秘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智拳印
拍掌
二种寂静
一来果
一乘菩提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患难中应持圣号,自然有不思议的转移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往生品位深浅之判别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真实办道方能获得法益
